又到了春节抢票时期,又给了黄牛很多的“工作机会”。“网络购票”的实行确实让黄牛们的气焰有所消减,但是对于那些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不熟悉网络购票程序的人群来说,他们仍然会选择在车站实时买票,仍然需要依靠黄牛出行。
2018年1月16日,吉林长春的铁路公安抓获一名在火车站有偿插队“代买票”的男子,每买一张票收取20元的费用,男子被抓时已经赚得600余元。事件报道之后,迅速在各大社交媒体上引起热议。
网友们质疑其实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黄牛这种产业链究竟何时才能消失?监管部门的力度能否加强?从自身来讲我们应做出什么样的努力?
其实在黄牛的问题上,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一部分人觉得,自己只是花钱购买“应急服务”,无可厚非。另一部分人则是觉得黄牛的存在就是不合理的,这样的赚钱方式同样也是不可取的。其实这件事情引起广泛讨论的原因主要是在黄牛插队买票,人们对排队黄牛相较插队黄牛能更加容忍一些,毕竟不是当面破坏社会秩序,心中不满也不会上升到愤怒的地步,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撒野的黄牛最不应该的就是插队,因为插队代表公开挑战社会底线,这种时候反击性的屠戮就会出现,公众们绝不会容忍自己出行的尊严被挑战。于此,出现激辩的景象一点也不冒失。
其中,很大一部分的网友的观点则是非常偏激的“地域黑”。以为东北穷,所以才会层出不穷地发生类似事件。于是“地域黑”相互开撕,可是黄牛明明各地都有,只是报道中出现的是在东北,所以东北人便背了锅。关乎道德高低的事件,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简单的“标准”,一来直接,二来笼统,三来不需要负责任。但这样的评判标准一般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无休止的争吵,而对于事件本身的意义并不大。
但实际上类似的现象不只是在吉林长春特有,因为黄牛的历史已经有些年头了,而这样的事情之所以能存在,还是人性的劣根性。没有人想惹事情,都害怕“枪打出头鸟”,尤其是在这种买票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没有人想毁掉自己回家的好心情,所以导致了一种行为上的懦弱。因为人人都想自保,所以只能是人人都沉沦。
黄牛之所以存活多年,大概也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在养活他们。但是现在新兴的技术革命,已经在将这种野蛮生长的壁垒步步击垮。所以我们更要加大网络购票的普及度,尽快让人人都可以享受到新型的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好处。这样,便能在源头上打击黄牛,让他们无路可走,“杀牛”的季节就要来了。当然,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确实也是这样的事件发生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出现这类事件,监管部门应最先反省自己的工作做得是否周全,有哪些不足,应怎样完善,而不是躲起来不发声,这样只会让群众们更加愤怒于他们的做法,更加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然而,这样的事情能被讨论,也进一步证实在猎杀黄牛的问题上,与所有人的趋向是不谋而合的。在规则的完善下,正义的加持中,资源才会平等的面向所有人。于此,让黄牛消失,或许才是尊严的起点。
责编:朱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