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带有“中央戏剧学院”字样的黑色超长款羽绒服在社交网络上大火。因众多中戏校友的“明星同款”效应,今年中戏羽绒服在校内销售异常火爆,在校学生排队数小时仍“一件难求”。个别学生甚至趁机做起了高价代购,加价几百到一千元不等倒卖。中央戏剧学院对此回应:目前新一批的羽绒服正在工厂赶制,中戏推出羽绒服,是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且为自愿购买,高价倒卖违反学院规定者,一经发现,将严肃查处。
中戏并非首次发售羽绒服,为什么今年突然大火呢?
早在今年3月,中戏表演系在校生刘昊然就因“一身中戏羽绒服陪伴昊然弟弟整个冬天”的消息登上过娱乐新闻,更被广大网友调侃是“中戏校服代言人”。还有众多中戏的明星学生们,都穿着这件中戏羽绒服频频出现在机场等众多公共场合,无疑大大增加了中戏羽绒服的“曝光度”和“知晓度”。“曝光度”和“知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有很多粉丝网友寻找各种途径购买这种“明星同款”羽绒服,很多中戏在校生便抓住这一商机,做起了高价代购,加价售卖。
虽然说大学生在校期间有这种资源,做点小生意也是无可厚非的,而且学生在学校买到羽绒服之后便对这件羽绒服有了所有权,为了赚点生活费将其加价倒卖给他人在法律上来说并没有违反规定。但是,从道德方面讲,学校推出羽绒服的本意是服务师生,学生为了自己的利益,抓住了广大粉丝网友的“明星同款”效应,对羽绒服进行加价倒卖,破坏了市场规律,违反了道德,确实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那导致中戏滋生学生黄牛事件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近几年,追星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娱乐圈明星的一举一动也都成为了大众的关注点,哪对明星夫妻又吵架了、哪位明星在机场穿了什么衣服等等都被粉丝网友们关注着。而出于“明星同款”效应,粉丝们也都热衷于模仿自己的爱豆,跟风慕名购买同款商品,也是滋生中戏学生黄牛事件的重要原因。
但是根本原因还是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相比以往有所改变。近日的数据调查显示:超一半受访大学生生活费超1000元。大学生站在时尚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这是当代大学生们的共同特点。在饮食、服装、饰物等方面,大学校园里都不乏“追新族”,加上攀比心理作祟,大学生们总是会想各种方法赚点生活费。但是勤工俭学是美德,如果违反了道德甚至法律的规定,所谓的“勤工俭学”就变味了。
从法律和道德方面来讲,大学生本身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消费欲望,学会换位思考,体谅父母,杜绝攀比,勤俭节约。另外,勤工俭学是大学生的美德,不仅可以在学业之余赚点生活费,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但是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前提下,依靠自己的实力,不要总想着走捷径,这样,在大学中才会收获更多,而不仅仅是钱财而已。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