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不能因小概率而忽视
2017-11-2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徐赫 责编: 浏览:3

上海携程亲子园幼师虐待孩子的视频,再一次深深刺痛了家长们本就敏感焦虑的内心。有关这所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相关视频、图片、文章,在微博几乎成刷屏之势,牢牢占据微博热搜的TOP位。

  喂孩子吃芥末、将消毒水喷在孩子脸上、推搡孩子导致一小女孩头撞在桌角、给孩子们吃安眠药,这些残忍的虐童行为,的的确确真真实实的存在并且在长期上演。事情曝光后,涉事幼师难抵舆论压力,跪求家长们原谅。但是为人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遭受到这样的虐待,又怎会原谅?

  
在我国,幼儿园虐童事件其实已经算不上新闻,几乎隔一段时间媒体就会曝出类似消息,但是大多后续发展都是:当事人道歉——对其进行处罚——事情渐渐平息,然后在不久的将来,换个地方,又会发生换汤不换药的事件。那我们不禁想问,儿童虐待到底是不是偶然事件?未成年的孩子究竟有多少还在遭受这样的虐待?能不能杜绝这种事件的发生,还给孩子们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虐童,不能因小概率就忽视。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下岗女工再次创业,开办幼儿园,并且招收不少下岗女工,解决了她们就业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行业的门槛有多低。当然,并不是对下岗女工有什么偏见,但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幼教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素质的行业,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做的,如果幼师的潜意识里认为管教孩子避免不了小打小骂,那么发生类似虐童事件也就不足为奇了。
  
  
近几年,我国的幼师资源严重不足,导致行业门槛降低,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园方如果再疏于管理,出问题也就是迟早的事。所以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幼师的培养,园方做好监管,各个环节各司其职,各守本分,那么这样的事件才能不再发生。

  
在立法上,要对虐待行为有详细的描述和界定,让人们容易辨识,只要是存在这种行为就要上报。当然,上报就肯定要有门可报。那必然要建立合理的报告制度,处罚力度要加大,并对各项处罚条例设置相关部门进行管理,对于专门从事儿童青少年工作的人员,一旦有伤害行为记录,此后再也不能进入这一行业。

  
还要有专门的帮助受害儿童的服务体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各方面正处于启蒙期,如果在这时候受到虐待,那无疑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更甚者会导致抑郁。更重要的是,暴力伤害极有可能会具有传递性,大多数小时候被父母打骂过的孩子,长大后会对自己的孩子重复相同的行为,导致一代又一代的人都会有心理缺陷,人格不健全,从而造成整体人口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

  
最重要的,当然是家长。家长们总是认为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那也就代表把孩子全部托付给了幼儿园,自己就可以不用操心。但是家长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只有在孩子伤痕累累的时候才发现?为什么孩子在受到伤害时没有第一时间告诉我们。也许是幼教威胁过孩子不能告诉家长们,也有可能是孩子入园过早,表达能力差。但是无论是哪种原因,都能说明,孩子和家长之间还缺少沟通交流。所以,这就要求家长要养成跟孩子分享秘密的习惯,要乐于倾听孩子的诉说,哪怕是再小的事情,一定要让孩子主动跟家长分享在幼儿园的经历。这样才能尽可能快的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不至于等到孩子已经遍体鳞伤的时候才去懊悔为什么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其实,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很简单,“幼有所养、学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便是我们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这其中,没有什么能比孩子的苦痛更能触动人心,没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安危更揪人心。我们必须团结起来,将虐童事件扼杀在摇篮里。

  
虐童,不能因小概率而忽视!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