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是优惠还是套路?
2017-11-0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刘烁
责编:
浏览:3次
距今年“双11”还有两周,与往年主要靠拼手气,拼网速的玩法不同,今年“双11”期间,“剁手党”们要想买到物美价廉,心仪已久的产品,还要比拼智力、体力。预售、定金膨胀金、满减红、返券优惠……网友们纷纷吐槽:“买个百十元的东西,得花几个小时来研究各类规则”“没有奥数功底不敢应战”。
在前几年各大电商的强烈宣传和促销下,如今的“双11”已经成了购物节的代名词。很多消费者也希望在此期间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为此,商家固然要推出各种优惠活动来吸引人气。“双11”其实利用了国人的消费心理,营造抢购氛围,让消费者觉得不抢就吃亏,很多人参与“双11”看似捡了便宜,但他们买的东西也不一定便宜,还在无形中增加了消费,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再者说,如根据一些商家的预售规则,预售商品不退不换,不享受其他优惠;如一些优惠券只支持“单笔且同色同尺寸同款式”且达到一定金额的商品。应该说,这些促销手段均存在大量水分甚至是违法之处,如七日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享有的法定权利,除了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所规定的不适用的商品外,商家无权扩大不退货商品的范围。而设置层层不合理条件的优惠券也失去了原有意味,有虚假宣传,变相损害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嫌疑。
促销就应该简单、易懂、明白无误,容易理解,不至于噱头大于实际,产生误解和歧义。这是商家恪守诚实信用市场法则的应有之义,更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经营之道。据报道,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等。对此商家应该引以为戒,尽量少搞最好不搞“花式促销”,否则就会被识破真相的消费者抛弃。
应该强调的是,预售也好,定金膨胀金也好,返券优惠也好,商家的任何促销行为均应明白无误,不得引人误解,变相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强化执法,严肃惩戒那些设置圈套给消费者“挖坑”的行为。

促销就应该简单、易懂、明白无误,容易理解,不至于噱头大于实际,产生误解和歧义。这是商家恪守诚实信用市场法则的应有之义,更是赢得消费者信任的经营之道。据报道,去年,国家发改委受理涉及“双11”网购节的投诉案件中,促销优惠不实是投诉最为集中的问题,占比62%,主要包括优惠条件限制多、优惠承诺不兑现等。对此商家应该引以为戒,尽量少搞最好不搞“花式促销”,否则就会被识破真相的消费者抛弃。
应该强调的是,预售也好,定金膨胀金也好,返券优惠也好,商家的任何促销行为均应明白无误,不得引人误解,变相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监管部门也应强化执法,严肃惩戒那些设置圈套给消费者“挖坑”的行为。
责编:王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