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与右岸
2017-04-09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宋希昱 责编: 浏览:3
  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历史的延迁中,塞纳河的两岸逐渐有人群和功能上的分野。河的右岸,集中了银行、金融公司、保险公司和股票交易所,还有巴黎的许多地标性建筑,如凯旋门、卢浮宫等。同时,你会发现居住在右岸的人大多面色严肃、说话严谨、直奔主题,着装一丝不苟。低调的奢华里,透出来的气质是理性帝国骨子里的务实与骄傲。而在政治权力中心转移过后,左岸留下的是各种书店、出版社、美术馆、咖啡厅等艺术与休闲的场所。这里的人群坐姿闲散,他们热情、敏感,充满了艺术气质。出入此地咖啡馆的人群中,曾有萨特和他的情人波伏娃,还有海明威、毕加索和魏尔伦。大画家梵高也曾于某个午后坐在咖啡馆窗边,静静地注视着着塞纳河大桥上的光影变化。


 
  其实,这并非偶然。在历史变迁中,左岸右岸逐渐成了理念和象征,而并非只是地理的概念。左岸,使平凡的事物充满了忧郁的文艺色彩。即使清贫,依然会有才华横溢的人来到左岸,舍弃金钱来安顿自己的心灵。在许多人心中,左岸的阳光恐怕无法代替。

  但这尘世的喧嚣,仿佛让很多人的内心世界透不进一丝阳光。的确,人应该先活下来,即使你才华绝世也需要吃穿住行,当然不能只靠左岸的阳光活着。但是,也不可过分迷失在“右岸”的纸醉金迷中。所以,那些所谓有“小资”生活态度的人,必须经过在“右岸”的打拼与洗礼,才能有时间坐在“左岸”的咖啡厅里喝着一杯浓郁的咖啡,去享受属于自己的午后生活。

  若只有如“左岸”般的内心坚硬便会容易破碎。秦法和商鞅就是最好的例子。其实最正确的态度,莫过于在左岸与右岸中找一个平衡点。在右岸待久了,就给自己的心灵搭上一座去左岸的桥。就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一样,大家所熟悉的他是一个著名的画家,他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更是人尽皆知。但他又是科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曾设计世界上第一架飞机的草图。他的心灵两岸都是阳光无限好的,他可以在两种感性之间相互切换。我们总会在左岸与右岸中二选其一并沉溺其中,然而到了最后,终会为其所累。其实每个人都是有所不同的,所谓的界限与平衡只是以自己内心为衡量的,只是有些时候不要有太多的执念就好。

  在心灵的右岸,你就只管努力和拼搏。当你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就可以插上飞翔的羽翼,去追逐左岸的阳光。在那里,只为清净自己,只为追求真正的幸福,只为不在物欲和权欲的追逐中走上一条不归路。
 

责编:曹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