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创新”当幌子
2017-03-0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常文馨
责编:
浏览:3次
如今,在国家领导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带领下,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娱乐、影视这本就活跃的行业更是热情高涨,越来越多带有中国特色而又多元化的歌曲、影视剧相继亮相,并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关注和认可。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在创新途中,也有很多人“借题发挥”,在这条道路上“走偏了”。
今年春节,如同往年一样,一波“贺岁档”电影趁春节期间蜂拥而至,巧的是在贺岁档中就有两部电影都选择了“西游”这一票房潜力巨大传统热门IP,一部是由徐克、周星驰联袂打造的《西游降魔》的兄弟片《西游伏妖篇》,一部为王宝强首次导演的作品《大闹天竺》。我跟朋友一起去影院观赏了《西游伏妖篇》这部电影。电影开场前,我留意了场内的观众,大都是青少年和家长领来的大约上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我身边就坐着三个不到十岁的小朋友。电影画面一出现,就赢得场内观众不约而同的赞叹,绚丽的3D效果使影片中小人国、飞仙的画面更生动可感,周星驰风趣的无厘头的包袱也使得片头就铺垫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可是,当孙悟空出场时就有些不对味儿了。林更新饰演的孙悟空眼中透着杀气,怠惰而又傲慢,对世界充满了恨意,一反原著中正义、机灵的孙悟空的形象,唐僧一生气就会称悟空“臭猴子”,悟空称唐僧为“死秃驴”这一对敌意的称呼。八戒也变身为穿一袭粉且极为好色的白脸小生,沙僧也不是那个憨厚可靠的沙僧了,则是一位凶恶的鱼巨人。唐僧与徒弟们的关系也岌岌可危,若不是唐僧称自己有“如来神掌”的神功警告着徒弟们,倦怠的他们早就遣散了。而在原著中,唐僧其实什么都没有,他只有一颗仁慈的、一心向佛的诚信,对于徒弟们是绝对的信赖,同时,徒弟对于唐僧也是绝对的忠诚,即使有时八戒会偶尔抱怨,但从未真正放弃护佑师父去西天取得真经,在电影中却刻意放大了他们的矛盾。到了跟妖怪打斗的场面更是暴力和血腥,有些成人都不敢看的血腥场面,我身旁的两个小男孩却在座位上模仿和叫好。

一部电影下来,除了绚丽的视听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剧情实在让人空洞无感,作为喜剧,也没有什么高级包袱,只是一些恶俗笑话的拼凑。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对于原著的再创造实在偏离太远,将原著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剧情有些三观不正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儿童、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价值导向作用。
《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神魔小说,在其基础上有很大的改编空间,这无可置否,但不尊重原著、不尊重历史的改编是不可取的,这不是“创新”,而只是拿“创新”当幌子,进行脱离原事物思想精髓的个人化再创造罢了。
同样是对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在2017年年初归来的迷你英剧《神探夏洛克》再次备受好评。英剧《神探夏洛克》是在阿瑟·柯南·道尔的著作《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基础上改编的,它同样做了大胆的创新,将原著中的19世纪改造成如今我们所生活的21世纪,因此更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情节中也加入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和情景的英式幽默,对于夏洛克和好友华生的关系也增添了许多微妙的感觉和感情戏,使之更有人情味。但这部剧始终尊重原著中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安排,对于演员得挑选也毫不马虎,演员的外貌和气质都与剧中人物十分相称,演员的演绎反而使得福尔摩斯更为生动,更加迷人,同时也运用了特效和蒙太奇等高质量的技术,充分发挥了影视演绎的优势。
创新应该是尊重,在原来的事物上如何取舍应该在创新者的心里存在一把价值判断的标尺,创新也该有创新的底线。
别再拿“创新”当幌子。
今年春节,如同往年一样,一波“贺岁档”电影趁春节期间蜂拥而至,巧的是在贺岁档中就有两部电影都选择了“西游”这一票房潜力巨大传统热门IP,一部是由徐克、周星驰联袂打造的《西游降魔》的兄弟片《西游伏妖篇》,一部为王宝强首次导演的作品《大闹天竺》。我跟朋友一起去影院观赏了《西游伏妖篇》这部电影。电影开场前,我留意了场内的观众,大都是青少年和家长领来的大约上幼儿园、小学的小朋友,我身边就坐着三个不到十岁的小朋友。电影画面一出现,就赢得场内观众不约而同的赞叹,绚丽的3D效果使影片中小人国、飞仙的画面更生动可感,周星驰风趣的无厘头的包袱也使得片头就铺垫了很好的喜剧效果。可是,当孙悟空出场时就有些不对味儿了。林更新饰演的孙悟空眼中透着杀气,怠惰而又傲慢,对世界充满了恨意,一反原著中正义、机灵的孙悟空的形象,唐僧一生气就会称悟空“臭猴子”,悟空称唐僧为“死秃驴”这一对敌意的称呼。八戒也变身为穿一袭粉且极为好色的白脸小生,沙僧也不是那个憨厚可靠的沙僧了,则是一位凶恶的鱼巨人。唐僧与徒弟们的关系也岌岌可危,若不是唐僧称自己有“如来神掌”的神功警告着徒弟们,倦怠的他们早就遣散了。而在原著中,唐僧其实什么都没有,他只有一颗仁慈的、一心向佛的诚信,对于徒弟们是绝对的信赖,同时,徒弟对于唐僧也是绝对的忠诚,即使有时八戒会偶尔抱怨,但从未真正放弃护佑师父去西天取得真经,在电影中却刻意放大了他们的矛盾。到了跟妖怪打斗的场面更是暴力和血腥,有些成人都不敢看的血腥场面,我身旁的两个小男孩却在座位上模仿和叫好。

一部电影下来,除了绚丽的视听效果令人印象深刻,剧情实在让人空洞无感,作为喜剧,也没有什么高级包袱,只是一些恶俗笑话的拼凑。最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对于原著的再创造实在偏离太远,将原著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剧情有些三观不正的倾向,没有充分考虑到对儿童、青少年这一群体的价值导向作用。
《西游记》本身就是一部神魔小说,在其基础上有很大的改编空间,这无可置否,但不尊重原著、不尊重历史的改编是不可取的,这不是“创新”,而只是拿“创新”当幌子,进行脱离原事物思想精髓的个人化再创造罢了。
同样是对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同在2017年年初归来的迷你英剧《神探夏洛克》再次备受好评。英剧《神探夏洛克》是在阿瑟·柯南·道尔的著作《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基础上改编的,它同样做了大胆的创新,将原著中的19世纪改造成如今我们所生活的21世纪,因此更加入了很多现代元素,情节中也加入了许多符合人物性格和情景的英式幽默,对于夏洛克和好友华生的关系也增添了许多微妙的感觉和感情戏,使之更有人情味。但这部剧始终尊重原著中人物的设定和情节的安排,对于演员得挑选也毫不马虎,演员的外貌和气质都与剧中人物十分相称,演员的演绎反而使得福尔摩斯更为生动,更加迷人,同时也运用了特效和蒙太奇等高质量的技术,充分发挥了影视演绎的优势。
创新应该是尊重,在原来的事物上如何取舍应该在创新者的心里存在一把价值判断的标尺,创新也该有创新的底线。
别再拿“创新”当幌子。
责编:格子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