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标源于自卑
2016-11-0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孟玲子 责编: 浏览:4
 
  最近,一则“中国游客意大利下海捕海胆,就地生吃吓傻渔夫”的新闻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或许因为近几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内外名声有损,所以不出意外的,在有中国游客参与的该事件的评论区里充斥着一股浓浓的谴责的味道。但单单对于这件事,过分的谴责却未免显得有点小题大做、求全责备了。同样是游客,外国友人在被警告的情况下仍然在长城上搭帐篷,却未见国内外有什么大的反应。之所以会有这截然不同的反应,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在用完全不同的标准来丈量自己同胞与外国人的行为。这种现象也称“双标”。
  “双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领略到,但在部分国人对待自己同胞与外国人的不同态度上体现的尤为深刻。有一部分人对待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标准完全不一样:如果中国姑娘嫁到国外,他们会说是图绿卡,想移民,而如果外国姑娘嫁给中国人,则会说一定是因为真爱;如果中国人英语讲得不太好,总会有人说:“天啊,有没有学过发音啊,有没有学过语法啊,完全是中式英语啊,外国人根本不会这么说好吗。”而外国人只需要会说“大家好”这三个字,就会得到一片毫不吝啬的掌声;中国人如果坐地铁喧闹,评论一定是一片“没素质”,而外国人如果乘地铁喧闹,评论则会是“他们好阳光啊”“他们对待陌生人真热情啊”……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
  “双标”的背后体现出一种浓浓的自卑感。究其根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首先,在近三十年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发展,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发展至如今使六亿以上的人摆脱了贫困,成为一个人均八千美元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过快难免会产生种种矛盾与不和谐,而多数人却急于求成,想要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这种需求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落差导致了自卑感。另外则是由历史原因导致的惯性思维。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反侵略的历史,中国处于受害者的位置,被压榨,迫害的时间太久,自卑感或许由此生成。而在八九十年代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去,他们领略了世界的面貌,感受到了一穷二白的中国与世界的差距,甚至九十年代产生了一种认知,认为美国是可以随便丢弃彩色电视机的国家。这种与其他国家间的差距深深地印在国人脑海里,一直影响至今。梁思成说过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于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层的民族自尊。 中国历史厚重而悠久,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足够让我们引以为傲,但与历史长度不及我们的日本相比,我们对于历史文化更多的是榨取,而不是发展。
  再回到最初的“中国游客”上来,旅游不文明现象确实存在,且不能说这是个例,但整体确实是有所改观,日本韩国等国家当初爆发旅行热潮的时候情况也是如此,而我只是坚定地相信,随着《旅行法》的颁布以及大众对这种现象关注度的持续升高,不久的以后这种现象一定会有所改善。

责编:曹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