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崔永元通过微博回应农业部就转基因问题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得到众多网友力挺。在前些年,他曾自费赴美考察并拍摄转基因纪录片,纪录片发布后在国内引发巨大轰动。而去年3月份,他在复旦大学和卢大儒教授的那场激辩也一度将转基因这个话题推向风口浪尖。
那么转基因到底是什么?为何总能产生这么大的反响?转基因是一种生物技术,它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进化论衍生来的分子生物学。该技术可以使重组生物增加人们所期望的新性状,培育出新品种。自从1974年,科恩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序幕后,这项技术就开始了它的高速发展历程。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颁给发现DNA限制酶的纳森斯、亚伯与史密斯。1982年,美国Lilly公司首先实现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胰岛素,这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1992年荷兰培育出植入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转基因牛。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层出不穷的问题转基因产品。不管是1998年被认为是引爆转基因农作物安全性激辩的“普斯泰”事件,还是1999年5月的“帝王蝶案”,亦或是2010年2月发生在中国的“广西迪卡玉米”事件,都让“转基因”这个词汇在全球承受了无尽的争议。在2014年,“转基因”也成为“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的年度十大科技热词之一。
既然有争议,那么就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支持转基因(挺转)的人认为,转基因这项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所带来的效益是巨大的。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近70亿亩次。因防控能力不足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近500亿斤、经济作物损失350多亿斤,损失的粮食,可供全国人民吃接近一个月。据巴西自然环境部数据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印度的调查数据显示,每年虫害对全球作物、牧场和森林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500亿美元。而具有抗虫害能力的转基因农作物,就能有效地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转基因技术的应用除了可以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以外,还可以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抵抗疾病的食品。而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的基因工程药物,更是使得无数垂扎在生命边缘的病人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据我国卫计委的数据,从1992年至2009年,因利用酵母菌的转基因乙肝疫苗的产业化,全国预防了8000万人免受乙肝病毒感染,减少了近2000万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引起的死亡430万人。
而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挺转”人士认为是不存在的。因为转基因技术早就出现了,而根据目前几十年的观察,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转基因有危害。在一些普通挺转民众看来,他们只需要保持理性,相信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机构的专业意见。甚至有网友在回应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说,“你提供转基因三文鱼,我可以吃到你破产为止。”
但在反对转基因(反转)的人看来,转基因食品中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人们某些想达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并且,大量的转基因生物进入自然界后很可能会与野生物种杂交,造成基因污染,而这种污染对环境及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其他任何因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都难以消除。但最可怕的是在于转基因这项技术的未知性:很多“反转”人士担心转基因食品的“副作用”,会像工业革命进程一样,在时间久了之后才被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范围内都无法产生效果,但一旦产生,它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无法预知的。也正是因为转基因的未知性,在2015年1月13日,欧洲议会全体会议通过一项法令:允许欧盟成员国根据各自情况选择批准、禁止或限制在本国种植转基因作物。
在笔者看来,“挺转”和“反转”两类人最大的争议就在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虽然转基因食品目前没有产生安全性问题,但也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在将来甚至是明天会不会爆发大规模的安全性问题。而且转基因技术涉及的领域太广:分子生物学,动植物生理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毒理学,生态学,分析化学,食品科学,经济学,知识产权法,社会心理学等。分子生物学领域的专家只是给转基因领域的关键技术开了个口子,之后带来的大量问题,包括如何评价和管控风险,如何有效的产业化包括合理的宣传产品进行市场竞争,分子生物学家都知之甚少。但某些分子生物学家,却以斩钉截铁的口吻讲述着意识形态般的话语,宣传他们自己的产品如何安全,别人的担忧如何无知。这更加加剧了普通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反感,也显示了他们自己的浅薄。
挺转基因的人挺的是转基因这门技术,反转基因的人反的是操纵它的人。的确,正如转基因有没有害是科学问题,转基因该不该推广是社会问题一样。前者科学家来解决,后者应该老百姓说了算。可现在的事实却是“运动员”是农业部的人,“裁判员”还是农业部的人。这难道不是市场上转基因食品泛滥(其实农业部真正批准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番木瓜)的原因之一吗?这又如何让我们相信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确,因噎废食不可取,政策跟不上科学,也不是我们抵制科学的理由。但是这种拿我们当实验室小白鼠的做法又可取吗?甚至在孕育祖国未来希望的高校里,转基因食品泛滥的情况也同样存在,可对此很多人却依然是一无所知。对于高校的这种做法,很多大学生认为他们是“被推广”,且没有选择的余地,因为食堂只接受在不会出事的情况下极其合适的价格,而我们,就也只能接受他们接受的。
对于他们的这些做法,笔者想说的是,我们可能无法知道什么是对的,但我们看得出什么是错的。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有权说“不”。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