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一则“母女贩卖数亿元毒疫苗流入18省市,专家称或致人死亡”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被大量转载。问题疫苗就此进入公众视线。众多网民的担忧与指责,众多明星的关注与评论,由此事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持续发酵。
问题疫苗曝光后,有网民表示:“我家宝宝5个月了,每月都去打疫苗,怎么办?会不会出事?” 许多网民也有类似的担心。对于问题疫苗,大部分公众最关心的是他们的孩子所注射的疫苗是不是问题疫苗,而这些问题疫苗对孩子的毒副作用又有多大。对此,世界卫生组织发文称:疫苗应该正确储存和管理,否则将失去效力或降低效力。需要注意的是,不正确储存或过期的疫苗几乎不会引起毒性反应,因此在本事件中,疫苗安全风险非常低。儿童面临的风险在于缺乏对疾病的预防能力,即接种疫苗的本来目的。世界卫生组织的解释并没有消除公众对问题疫苗的担忧,反而引来了个别激愤网友的指责,称其所言皆为“废话”,没有实际关心中国孩子的安全问题,引发了许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人云亦云,肆意评论。
对此,笔者认为,对于问题疫苗事件我们必须要用科学的态度去看待,切勿轻信网上的一些言论,更不要传播一些过激、不实、不法的言论。为此,父母需要做的是确定孩子所接种的疫苗在不在官方所公布的问题疫苗名单内(12种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再者,根据名单调查问题疫苗有没有流入自己所在的县市。如果怀疑孩子所接种的疫苗属于问题疫苗,可以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做抗体检测以确认,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很多人担心此次问题疫苗事件带来的最大不良后果不是问题疫苗本身,而是公众对疫苗接种工作的抵触和不信任。的确,朋友圈中反应最强烈的那些孩子尚小的家长开始变得犹豫,甚至有人开始质疑我国的新生儿疫苗接种制度。虽然最近几年持续发生了一些婴幼儿注射疫苗后死亡的案例,但疫苗能不打就不打的观点仍是极大的误区。从总体来看,注射疫苗非常有必要,而且很安全。借疫苗事件反对疫苗接种无疑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此案所暴露出的法律松懈、监管漏洞也让公众对监管部门再一次失去了信心。问题毕竟已经发生,我们所做的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指责国家监管部门,说出些崇洋媚外、有损国家荣辱的话语发泄。国家已经在行动来全力补救这件事。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作出重要批示:食药监总局、卫生计生委、公安部要切实加强协同配合,彻查“问题疫苗”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对相关失职渎职行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非法经营疫苗案六大焦点问题。
此次问题疫苗事件中,被曝光的问题疫苗品种,除了大部分用于婴幼儿疫苗接种外,名单中冻干的人用狂犬病疫苗、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也被用于成人接种。而在庞某非法销售疫苗的五年里,许多大学都曾要求过学生接种疫苗,而其中就包括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目前,虽然尚未大规模出现接种问题疫苗后产生不良反应的现象,但因庞某非法疫苗作案时间已长达五年,对于这期间是否存在涉案疫苗的不良反应,对于涉案疫苗受种者的评估结果,国家卫计委表示将尽快提出针对性的分类处理措施。为此,对于此次问题疫苗事件,在国家层面上,希望彻查不只是说说而已;在民众层面上,作为受害者的我们,希望关注不应只是在当下而已,更不应在事件渐趋平息后又回归平常。
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能为这件事做些什么呢?我想,宣传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吧,告诉身边的每个人,毕竟每个人都有知道真相的权利,不是吗?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