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的文明
2016-02-1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路宁
责编:
浏览:4次
一个人的素质可以通过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乘车文明、出游文明、交通文明、语言文明……但是最直接的莫过于饭桌上的文明。
有的人觉得吃饭是小事,也就不以为意,但是如果不遵守饮食礼仪的话,你给别人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平日里自己一个人吃饭或者跟几个很亲热的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可能不会太在意,然而要是跟其他不是很熟悉的人一起吃饭,而你却不注意一些小的细节的话,很可能会坏了大事。
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外的一些饭店,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人们吃完饭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桌面一片狼藉。无论是那些满口知礼仪廉耻的人还是那些五大三粗的莽汉,桌面都是惊人的相似,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自古人们就很注重饮食礼仪,即在表示对对方尊重的同时,又能健康合理地吃饭。从宴请客人到食物的摆放再到吃饭的细节等都有很详细的礼仪规定,讲求尊重客人,宾客尽欢。进门时,宾客从左门进,主人从右门进;客人按照长幼尊卑入座,上菜时按照“先浓后淡中辛辣,先无汤后有汤的顺序;摆菜肴时,左边是主食,右边是酒水饮料,在最里面放调料,外面放烤肉,右边是蒸葱,干肉脯类则是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而吃鱼时鱼的摆放位置还与季节有关;宴饮前要先宾后主地说一些激励祝福的话,凡是熟食制品,主人要先品尝确保口感和安全;宴席上,主人要主动劝食,宴饮结束后主人要等到客人食毕才能停止进食……而现在则没有什么要求了。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可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就像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说到那样,“大家目中无人地‘喊话’,声量惊人,四星高级旅馆宁静的氛围因为同胞的入侵完全破坏,一些原来在看书或者阅报的旅客是忍无可忍之下大半向我们轻藐又愤怒地瞪了一眼无可奈何地离去。”“大声说话不是人格上的污点,绝对不是;可是在公共场所我们会变成不受欢迎的一群,所到之处人人侧目皱眉,这总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吧!”
早在三年前,年度网络热词“光盘行动”便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多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积极参与其中,倡导人们要勤俭节约,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后来活动结束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坚持“不留剩饭,节约粮食”的作风,却也不乏其他情况。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食堂,尽管墙上贴着节约粮食的宣传图片,但每天仍然有很多泔水桶被填满;大小餐馆的泔水也是一桶接一桶地被车带走。幼儿园老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吃饭的时候要保持桌面干净,饭后不剩一粒米……”而今餐桌上的场景却令人惨不忍睹。
曾经有一则叫做“看看日本的孩子是如何吃饭的”的微信热文,看后不禁让人感慨,他们从小入手,教会孩子文明吃饭,而且会注意很多细节,如垃圾分类放,空牛奶瓶子要放倒以免摔到地上等等。从现实角度上来说,日本的整体素质确实很高,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的错误而拒绝承认这一事实,相反要知道并学习他们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完善自己。18届东京奥运会后,10万多观众离开后偌大的看台寻不到一点垃圾……他们的高素质也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而是落实在方方面面。道理人人都懂,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其实不只有餐桌需要文明,其他任何事都需要文明有礼,文明做事,这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以江洋大盗的身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吃饭时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出国旅游却过分走马看花,混淆各国印象;坚持不付小账的同胞太多;买水果时随便乱捏;在外步步为营,一天到晚担心吃亏,一幅凌然不可欺的姿态;看到别人跌倒如看马戏般兴奋而不是出手相助;便后马桶不冲……改用一句三毛的话,“在家里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肩而过也许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记我们是文明的中国人”。
有的人觉得吃饭是小事,也就不以为意,但是如果不遵守饮食礼仪的话,你给别人的印象会大打折扣。平日里自己一个人吃饭或者跟几个很亲热的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可能不会太在意,然而要是跟其他不是很熟悉的人一起吃饭,而你却不注意一些小的细节的话,很可能会坏了大事。
不管是学校还是校外的一些饭店,普遍存在一种现象:人们吃完饭后就拍拍屁股走人,留下桌面一片狼藉。无论是那些满口知礼仪廉耻的人还是那些五大三粗的莽汉,桌面都是惊人的相似,只是程度不同罢了。
中华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自古人们就很注重饮食礼仪,即在表示对对方尊重的同时,又能健康合理地吃饭。从宴请客人到食物的摆放再到吃饭的细节等都有很详细的礼仪规定,讲求尊重客人,宾客尽欢。进门时,宾客从左门进,主人从右门进;客人按照长幼尊卑入座,上菜时按照“先浓后淡中辛辣,先无汤后有汤的顺序;摆菜肴时,左边是主食,右边是酒水饮料,在最里面放调料,外面放烤肉,右边是蒸葱,干肉脯类则是弯曲的在左挺直的在右,而吃鱼时鱼的摆放位置还与季节有关;宴饮前要先宾后主地说一些激励祝福的话,凡是熟食制品,主人要先品尝确保口感和安全;宴席上,主人要主动劝食,宴饮结束后主人要等到客人食毕才能停止进食……而现在则没有什么要求了。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聚餐宴客,讲究的是雅、趣、乐,很有文化品位和技术含量。可不像今人,上了酒桌就只懂糊里糊涂敬酒、乱七八糟夹菜,一阵稀里哗啦风卷残云之后,留下满席粗俗。就像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说到那样,“大家目中无人地‘喊话’,声量惊人,四星高级旅馆宁静的氛围因为同胞的入侵完全破坏,一些原来在看书或者阅报的旅客是忍无可忍之下大半向我们轻藐又愤怒地瞪了一眼无可奈何地离去。”“大声说话不是人格上的污点,绝对不是;可是在公共场所我们会变成不受欢迎的一群,所到之处人人侧目皱眉,这总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吧!”
早在三年前,年度网络热词“光盘行动”便引起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很多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积极参与其中,倡导人们要勤俭节约,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后来活动结束了,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坚持“不留剩饭,节约粮食”的作风,却也不乏其他情况。不管是高中还是大学食堂,尽管墙上贴着节约粮食的宣传图片,但每天仍然有很多泔水桶被填满;大小餐馆的泔水也是一桶接一桶地被车带走。幼儿园老师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吃饭的时候要保持桌面干净,饭后不剩一粒米……”而今餐桌上的场景却令人惨不忍睹。
曾经有一则叫做“看看日本的孩子是如何吃饭的”的微信热文,看后不禁让人感慨,他们从小入手,教会孩子文明吃饭,而且会注意很多细节,如垃圾分类放,空牛奶瓶子要放倒以免摔到地上等等。从现实角度上来说,日本的整体素质确实很高,经济实力也不容小觑,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的错误而拒绝承认这一事实,相反要知道并学习他们的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完善自己。18届东京奥运会后,10万多观众离开后偌大的看台寻不到一点垃圾……他们的高素质也绝不仅仅体现在这一方面,而是落实在方方面面。道理人人都懂,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
其实不只有餐桌需要文明,其他任何事都需要文明有礼,文明做事,这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素养。三毛在《稻草人手记》中以江洋大盗的身份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吃饭时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出国旅游却过分走马看花,混淆各国印象;坚持不付小账的同胞太多;买水果时随便乱捏;在外步步为营,一天到晚担心吃亏,一幅凌然不可欺的姿态;看到别人跌倒如看马戏般兴奋而不是出手相助;便后马桶不冲……改用一句三毛的话,“在家里也许你是你,我是我,在路上擦肩而过也许一点感觉也没有,可是当我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时,请不要忘记我们是文明的中国人”。
责编:土坷垃里的丫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