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暖男手册”说开去
2015-10-24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公维国 责编: 浏览:12

  近日,华东交通大学新增至《学生手册》中的《华东交通大学学生行为规范》受到该校师生的一阵好评,“让女生走在马路内侧”、“为女生拧松饮料瓶盖”、“走路避开女生背包的一侧”……修正过的学生手册贴合实际,通俗易懂,事无巨细,学生直呼做到那样就是暖男了。但是,所谓的“暖男手册”的内容远远不止是这些。

  不学礼,无以立

  华东交大的《行为规范》无疑是一种“礼”的绝对体现。

  古人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以礼为根据,从而衍生出各种行为规范,来要求人们遵守。正如子产所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可见,“礼”不论对国家,社会还是家庭,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礼”,家庭才能稳固,社会才能联系。

  “礼”是连接每个人,每个家庭,更是国家之间的纽带。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坚持并发展了“礼治”思想,并逐渐成为国家正统思想,进而发展传承到中国现代社会。礼,是每个公民的行为规范,靠民众自觉学习和遵守。华东交通大学6位“95后”文学院大一新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的形式,为新行为规范代言,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好的与人相处,交流,让同学们了解日常行为的重要性,理解礼对人发展的特殊地位 。

  人无礼,不学礼,则无法立足于现实社会。社会秩序的维系,更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公民内心的道德规范,即千百年传承下来的“礼”,而法律只是起约束作用。“礼”是人基本素质的体现。有礼方可立身,方可立家,方可立国。华东交大的这一小小举措将会唤醒同学们心中对自身行为规范的定义,引导同学们树立文明礼仪的观念,使文明礼仪的行为规范深入人心。

 

  《行为规范》决不仅仅适用于大学生

  华东交大的行为规范仅仅是对该校大学生的行为约束吗?显然不是。 

  前些天,《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题为《风范大国民,再奋斗二十年?》的文章,文章写到,虽然最近十多年,中国游客的教养正在持续改善之中,但随便在网站上用“中国游客”做一个简单搜索,高居排名前列的常常是大闹机场,航班、酒店,殴打便利店雇员等大场面,对国人甚至国家形象的破坏尤烈。

  虽然现在中国发展稳步推进,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也日益殷实,出镜旅游人数破亿。但糟糕的是,国人去国外并没有展现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应有的良好国民素质,也给国家形象抹了黑。从这一方面看,华东交大的《行为规范》似乎更加适用于整个中国国民素质的改善,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

  学生手册中不仅包含了校内大学生应注意的学生用餐、上课、坐立行走、言谈举止的具体做法,还有进出公共场所,乘电梯,与人打交道,过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社会日常行为的规范要求,更能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砥柱,大学生的形象也影响着整个社会公民的行为。从某方面来说,大学生的行为对社会氛围的养成有指向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起良好的品德,从而促进社会积极向上发展,而如果民众能向学生手册中的具体条目的要求看齐,对改善国民素质,改善中国游客的修养,改善国人甚至整个国家的形象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国民素养的提升是慢工细活,他需要政府社会持之以恒地做出不懈的努力。19世纪末的美国人,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人、90年代的韩国人......都经历过,但他们显然解决的比较不错。总结经验,除快刀斩乱麻的法律之外,更长效的依然是教育。”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博学就是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此“大学”之谓也。华东交大的学生手册不仅仅是要培养暖男的节奏,而是要鼓励学生修德,修身,至善,乃至树立齐家,治国的远大理想。“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要做到规范自己的行为,当一名素质合格的大学生。在《规范》中提到的具体做法很受用,特别对于男生来说,如果能够做到的话,那就是女生心中的暖男了。”活动代言人马涛说道。

  华东交大的学生手册中对于男生应该做到的行动的评价是,有担当,帅气,又有吸引力,这三点要求对于男生来说,当然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男生能做到有担当,有吸引力,那么就能说明这个男生是有修养,有内涵的,当然离“暖男”称号也就不远了。

  大学生乃至全社会公民都需要向“暖男手册”的标准看齐。而且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这样的目标:不只做女生心中的暖男,更要做整个国家,社会的“暖男”。

责编:皮皮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