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
2015-10-23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赵志浩 责编: 浏览:7

  10月15日,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公布了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称,2014年热词热语势头不减。现在,就让我们来谈一谈网络语言。
  谈及网络语言,想必每个人都不会陌生,可以说,网络语言几乎遍及各个领域,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它,但当我们肆无忌惮地讲着它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它背后的故事。

 

  网络语言之所以能被大众接受,表明了它有其他语言所不具有的优势,例如它的新鲜、简单、幽默。首先网络语言能够与时俱进,时时刻刻保持更新换代,当人们厌倦了先前的网络语言,便会有新的一波网络语言迎势而来,所以它成功地迎合了人们对事物新鲜感的要求;其次网络语言幽默诙谐的特点,让人们对其印象深刻,更愿意用它进行交流,它既能够委婉地批判他人,又能够轻松地嘲讽自己;最后网络语言也符合当今社会多数人的思想——宁简不繁,它可以用几个字来表达一句话甚至几句话的意思,故很多人会选择它来交流。

  但是网络语言真的适应各种场合吗?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些网络流行语如“如果我有一双翅膀,我就会飞上天堂来看你,我有翅膀吗?我没有,所以我不能来看你。”因其构思奇特、表意形象、语气暧昧、情感大众化而被学生在作文中广泛引用或者仿写,在他们看来那些网络流行语引入作文既表现了自己的不落伍,又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同时这些网络流行语中本身所带有的调侃、搞笑、满不在乎的意味,也让他们有一种情感上的宣泄。但这些网络语言因其本身所带有的无所谓甚至玩世不恭的色彩,让学生作文失去了纯真、自然,变得不伦不类。

 

  因此,网络语言一旦滥用,便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比如说,我们身边的朋友也好,陌生人也好,在交流或者闲谈的时候,总会时不时地蹦出几句网络语言,如“带我装逼带我飞”、“有钱就是这么任性”、“我也是醉了”、“no zuo no die”、“安静地做个美男子”、“撕逼吗”以及最近比较火的“在下叶良辰”、“我赵日天不服”等等。此类网络语言除了娱乐,并没有其他正能量,但这并不代表其中不蕴含负能量,有谁能保证天天在这类语言的包裹下,不会产生一种消极的心态或者一种对金钱、暴力的渴望?无奈之下,教育部喊出:网络低俗语言已非治不可。

  不可否认,网络语言并非全无正能量,比如“且行且珍惜”,也会让大家学会懂得珍惜身边的人、身边的物,不要等错过以后独剩后悔;再如“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见鬼了呢”,这改编于马云的语录“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语言幽默风趣又不失内涵,鼓励大家要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对事物已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网络语言有它的优点,同时也有缺点,我们要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用之有度,切不可滥用。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