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文化之味在各个角落日益飘香
2015-10-14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曹书鑫 责编: 浏览:4

  今年10月11日,北京紫竹院公园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语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学校的汉服社的同学在学习交流汉服礼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逐渐没落的今天,此现象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获得了一片点赞声!

  传统文化是衡量一个人素养的重要标准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现在还依旧尚存的古典,更是祖祖辈辈的炎黄子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遗留下来的珍品。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千万中华儿女。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谈吐、举止,一个有素质有修养的人都是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传统文化现在的存在形式令人堪忧

  诚然,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被网络覆盖,被快节奏的生活压得几乎无法喘息。于是,“快餐文化”应运而生。微博,微信,QQ空间等时不时的来上一碗“心灵鸡汤”,让人醍醐灌顶;举办一次“文化之旅”,使人心醉神迷。但,快节奏的我们,或许忘记了慢下来,欣赏一下久未谋面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现在已经追不上信息更新的速度,更追不上人们匆匆的脚步,它,已然被拥挤的人群抛之于身后,并且还会越来越远。

  反观现在的大学生们,在宿舍里无非就是打游戏,看电影,看似有趣,但实际上则是在消磨青春,因为虚拟里面的现实都是虚假的,无论它再美好。而对于人们对国画、书法、民族乐器等传统技艺与文化掌握程度做了调查,结果显示:18%学生有所掌握,51%学生学过皮毛,29%的则一点不懂。在当今人人都是“游戏迷”的大背景下,这几个数字将是何等悲凉!

  要让传统文化“逆袭”成主流文化,需要长期坚持

  北京市大学生举行的此次活动,有如木锋醒世,对大学生生活及人生观都进行了一次洗礼。但如果想要让大学生们,让全社会的人们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真正懂得传统文化的意义,那就要长期坚持,不能只是偶尔举办活动等表面现象而已。今年2月24日,烟台市的大学生们就人民关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认知课题,对山东烟台居民进行走访调研。调查过程中发现,居民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有待加强,地方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不够大。所以,人们需要多多受到熏陶,学校要多多进行教育,政府也要出台强有力的鼓励措施,只有这样多管齐下,才能真正使传统文化回归于百姓,回归于炎黄子孙。

  同样,我们学校坐落在齐文化的大地上,早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齐文化研究院,作为齐文化研究的文化高地,研究与宣扬齐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起着重大的意义。同时,我们学校也开展了类似《齐文化概论》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全校性公选课,让我校学生深入的了解与学习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吸引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但,传统文化的积淀需要很长时间,传统文化的复兴就需要大家长时间的努力。希望我们这一代人能够早日唤醒沉睡的传统文化,让齐文化之香萦绕整个校园,让传统文化之味在各个角落日益飘香。因为,世界终究是属于我们的。只有我们掌握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理解了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意义,祖国的明天,才能更加辉煌!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