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夯实学生素质基础,强化人才培养特色,近期,理学院实施了“优良学风建设工程”“明礼尚德修身工程”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助推学生成长成才。
学风建设是提升大学品位的重要途径,是教育教学的根本。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具有良好的学风基础,在弘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本次学风建设工程立足于解决当前学风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坚持以学风促进院风,以学风促进教风,进一步提高全院师生思想认识,完善制度建设,强化日常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形成育人合力,力争通过“优良学风建设工程”的实施,出经验、出成果、出特色。在实施过程中,学院注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素质,从根本上保障学风建设。开展卓越计划,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申报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卓越计划项目。积极搭建各类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良性互动。加强课堂管理,倡导课堂文明,继续实施“学院、教师、班级”的三级点名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原有的点名册,做到定期汇总、通报、处理。倡导课堂文明的营造,发起“课堂无手机、文明上课”活动,在2013、2014级学生中实行课堂手机上交制度,为每个班级配备手机挂袋,上课前收集同学手机,下课后自行取回,由任课老师、各班级班委负责监督。继续组织一年级学生上好晚自习,指导学生提高晚自习的学习效率。提倡诚信考试,严肃考风考纪。实行考风考纪“一票否决制”,对于出现违纪行为的班级、宿舍,不得参与当年优秀班集体、团支部等的评选,作弊违纪个人取消当年奖学金、评奖评优及推优入党资格。创建学习型公寓,形成良好氛围。进一步制定、完善学院相关的公寓晚间熄灯和晚点名制度、上课期间公寓检查制度等。定期公布宿舍专业、智育成绩、获奖情况排名,开展优良学风宿舍评比。建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联系宿舍制度,带动优良学风、舍风的形成。分层次展开教育引导,大力开展学风建设讨论。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对低年级的学生重点围绕纪律教育和养成教育,尤其是学习纪律和考试纪律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诚信应考。针对高年级的同学重点围绕专业学习和创新实践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考研考证。树立优秀典型,表彰学风先进。继续办好学院的品牌活动——“励志之星”优秀学生访谈活动。开展全院师生参加的学风建设总结表彰活动,表彰师德教学、学术科研、学生学习、考研就业等方面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通过评优树先进一步巩固和坚持好的经验做法,加大对优秀师生的宣传力度,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家校联系,凝聚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合一的教育平台。建立定期联系家长制度,分专业、分年级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期初给班级综合测评前10名和后10名同学寄送成绩单和“给家长的一封信”,及时告知家长学生在校表现。
成才先成人。“明礼尚德修身工程”旨在教育引导学生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正心明性,修身养德,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做到语言文明、举止文明、住宿文明、课堂文明、网络文明、就餐文明、交往文明、消费文明,争做“朴实、踏实、扎实、诚实”的理学院学子。学院从基础细节抓起,倡导三个“行动”,即“开口行动”,主动向老师问好;“起立行动”,上课前起立向老师致敬,老师到宿舍要起身离座;“弯腰行动”,弯腰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放入垃圾箱。倡导宿舍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创建活动;倡导课堂文明,学院班级恢复上课前向教师鞠躬问好的仪式,班长喊口令“上课”,老师回礼致意后,班长喊口令“请坐”。通过问候师长仪式,将尊师重教形成一种习惯,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倡导网络文明,开展网络文明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不在网上发布有害信息或从事违法犯罪活动,不沉迷网络,在网上积极发出青年好声音,形成青春正能量。倡导就餐文明,身体力行在食堂自觉排队就餐,养成文明礼让、讲究卫生的好习惯,倡导节约,反对浪费。加强诚信教育,倡树诚信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课程学习、人际交往、考试和就业等过程中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诚实守信。
在夯实学风基础和日常养成基础的同时,学院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施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计划”,突出亮点,打造特色。该计划以“提高创新能力,推动创业实践”为指导思想,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为原则,建立“教学与科研互促、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和课外渗透、自主与引导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模式,融创新创业教育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创业实践为一体,构建多层次、互动式、开放型实践平台,通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着力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学院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每年拿出2万元,用于奖励创新创业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学生,扶持创新创业项目。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具体实施和管理,开展宣传发动、课程体系建设、导师选聘、对外联络、运营管理等工作。为确保实施效果,学院要求在岗教授、副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要求所有实验室、创业孵化园向参与项目学生全面开放,为其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依托现有“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创新实验室”“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提供人力物力支持。同时,学院定期组织参与项目的学生开展学术交流,支持学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通过网络、报告会、沙龙等多种形式,为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参与项目的学生搭建交流平台。定期组织项目指导教师交流经验,研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项目质量。
通过“两个工程一个计划”的实施,一方面强化了学院“朴实、踏实、扎实、诚实”的院风,另一方面突出了学院的培养特色,有的放矢,调动了广大专业教师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提升了学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力推动了学生的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