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人社团的宣传口号。从2006年成立至今,八年来经济学人社团一直秉持着“学习经济学,传播经济学”的宗旨为理工学子服务。在年终社团评比中多次获得“优秀社团”等荣誉称号。那么经济学人社团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怎样温馨快乐、充满斗志的群体?它的存在又能够给当下学生们带来怎样的好处?带着这些疑问,我们采访到了经济学人社团的现任会长赵娜娜。
脚踏实地 创新发展
刚见到赵娜娜的时候,她那爽朗洒脱的性格就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看上去粗枝大叶的女孩却隐藏着一颗非常细腻的心。提到与社团的结缘,赵娜娜说她最初是被经济学人的宣传标语所吸引,就抱着兴趣进入了这个社团。在这里,走过了人生的两个春秋,历任经济学人干事、学术部副部长、学术部部长,直到如今成长为经济学人的“导向杆”,引领整个社团快速发展。
自从当上会长以后,职位变了,身上的担子也就重了,责任对她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刚上任之时,赵娜娜对社团内的部分工作还不是非常熟悉,在举办活动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活动宣传材料的设计存在不足,她就半夜爬起来修改;社团赞助商要撤资,她就费尽口舌去和他们沟通、交流……凭借着这种绝不服输的精神和毅力,赵娜娜和她的伙伴们克服重重困难,举办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每学期都会举办经济知识大赛、理工知识论坛等一系列与经济相关的活动,希望同学们能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经济知识。”她说。
每一个优秀的社团,都是植根于优秀的管理理念。在谈到管理问题的时候,赵娜娜告诉我们,在从前,经济学人上下级之间多少存在一些被动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她认为发展社团就需要做到群策群力,社团成员之间就不应该存在这种莫名的“距离感”。所以赵娜娜完全放下会长的架子,主动地去和每一个成员交流、谈心,询问他们对社团发展的建议。她这种“社团一家亲”的管理方式不仅使她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认可,更大大加强了社团的凝聚力,仿佛给经济学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不断推动着社团的和她个人向前发展。
学工并重 均衡发展
经常参与社团工作的学生往往都会遇到一个问题,那即是如何协调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对于这个问题,赵娜娜告诉我,当学习和工作发生冲突的时候,她往往会根据工作的性质和重要程度来判断处理的顺序。如果眼下的工作是亟待解决并且非她不可的时候,她会放下一切事务优先处理社团工作;而当所事务并不是十分紧急,并且可以由其他人辅助完成时,她则会选择在教室里将学习任务完成后,再投入到工作中。
说到这里,赵娜娜顿了一下,她特别想感谢在社团中一群非常优秀的伙伴,从副会长、会长助理到每一位骨干成员,都全心全意地为着经济学人的明天而奋斗。此外,商学院院长李平教授,是社团的学术顾问。他既是赵娜娜工作中的“良师”,亦是学习上的“益友”。赵娜娜和其他社团骨干会定期去找李院长沟通交流,对社团整体的发展方向以及接下来举办的活动事项进行询问,李院长也会给出一些专业方面的指导。有着老师和这许多同仁相互协作,所有的任务和问题都迎刃而解。
传递青春 欢乐起航
在学习和工作空闲之余,赵娜娜也会喊上身边的小伙伴们,或逛街,或下馆子,或K歌。传递青春的快乐,分享人生的精彩。在被问到感情问题的时候,她只是淡淡的讲道:“顺其自然就好……”
当谈及在经济学人得到的收获和体会时,赵娜娜说最开心的就是在这里认识了非常多的“战友”。大家忙时一起工作,闲暇一起玩耍,每当有节假日的时候,社团也会举办一些骨干活动,如“双十一party”、感恩节晚会等,来拉近会员彼此间的距离,增进感情交流。和经济学人的伙伴们在一起的这几年,带给了她无尽的欢乐和许多难忘的回忆。她认为,在纷嚷繁杂大学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的人追求美好的爱情,有的人追求荣誉和名利,也有人追求更高的学位;而她的追求就是快快乐乐的度过这四年,学好经济学,不给自己的大学生活留下遗憾。当然,她自己未来的发展,还是以考研为主。
在访谈的最后,她表达出自己对社团未来发展的展望。经济学人社团作为一个理论学习型社团成立了八年了,在经济管理方面还是占有相当大的优势,她相信未来经济学人社团规模会越来越大,会员会越来越多,我们的活动会越来越好。对于现在以及未来的社团成员,她希望不管是在以后的工作还是学习中,都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做好自己眼下的事情,不要太急功近利。
简介:经济学人社团成立于2006年3月,由商学院院长李平教授担任学术顾问,宗旨是“学习经济学,传播经济学”,秉承“服务同学,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发展理念。通过组织和指导会员活动,切实倡导大学生拓展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实现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精神。活动立足校内,兼顾校外,让每位会员都有学好经济学,用好经济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