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路前行
2014-03-26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王彦蕴 责编: 浏览:8

  李雪松老师是我校美术学院的一名年轻有为且优秀的老师,他在油画的创作与教学方面都颇有造诣,很荣幸有机会采访到他。

记者:您从事艺术工作这么多年,请谈一下您的从艺经历。 

李老师:由于父亲是从事美术教育的,在他的熏陶下我对美术有一定的了解,但正式学习绘画应该是从淄博师范的美术班开始吧!九十年代初的中师教育是很正规的,课程安排和知识体系相对完善。三年中师的学习生活,使我对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兴趣日渐浓厚。毕业时作为比较优秀的学生推荐至山东师范大学继续学习深造。大学四年,在继续提高专业的基础上,通过老师们的教导和与同学们的交流和讨论,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在心中悄悄埋下了想做一个艺术家的梦想。幸运的是,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理工大学工作,高校的平台使我的梦想有了现实的土壤。08年,我考入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南北地域的差别以及艺术观念的差异,使我对绘画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我的毕业创作不仅获得了王嘉廉奖学金,更入选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并获最高奖——优秀作品奖。

  时至今日,我的生活平淡而又充实,教学、画画是我生活的主线,也是我实现梦想和人生价值的阶梯。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一如既往,继续前行。

记者:您的画画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李老师:灵感,我的理解是源于对现实不间断地观察和体验,是不断夯筑的艺术水准,在不经意间的瞬间升华。我画画时的灵感可能来自于我面对这个世界的反应和强烈的倾诉欲望。

记者:您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走上成功之路的动力有哪些?遇上过哪些挫折?是如何克服的?

李老师:成功我认为有内外之别:一、外部对你评价。二、成功的自我定义。实话实说,我现在还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之中,成就和成功对我来说只是做好自己的附属物,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绘画中继续努力!至于挫折,正如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只要有足够的热爱,坚持坚持也就过去了!

记者:您对艺术的看法一定很独到,请您分享一下。

李老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艺术的见解和看法自然是千人千面。我的理解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浪漫想象与精湛技艺的完美融合。好比嫦娥奔月,这本来只是人类的痴心妄想,但古人谁曾想到,如此浪漫的幻想居然真的被人类实现了!实现它的正是精密而完美的技术能力。 

绘画也是如此,由对事物的感知演变而来的想象力,必须要找到能够准确传达这种感受的技术能力,两者之间妙到毫巅的默契与配合将是艺术作品得以产生的基本前提。浪漫的想象力既来源于人类的固有的基因,也来源于后天的培养。一块鹅卵石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刺痛别人的本领。只要你不那么现实,不那么圆滑,不那么刻意的保护自己,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灵,就会打开自己的心灵,你就会看到你不曾看到或看到了却熟视无睹的新世界,你的心会因此变得敏感而又饱满。

 

记者:您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李老师:大学教育应该是培育理想的摇篮。在传授学生绘画技能的同时,应该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些个性化的东西 就是希望的种子,切莫过早的让实用主义占据学生的头脑。

记者:您在生活中是怎样与学生构建良好关系的?怎样相处的? 

李老师:首先,自己要努力画出好的作品,力争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一个教师如果自己对自己的专业都不热爱,那么很难要求学生这么做。其次,要跟学生进行多方面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我在绘画过程中的各种思路。最后是要热爱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距离,做一个学生的倾听者和值得信赖的朋友。

记者:您的从教生涯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李老师:我最喜欢在讲课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眼睛,每当看到学生的目光从疑惑变得澄明,甚至跳动着兴奋地火花,我便充满自信。我特别害怕自己课讲完了,学生眼中依然是茫然,我认为那是作为老师最失败的时刻。所以,我将大量的课余时间都用到绘画中的语言探索和观念表达的思辨之中,尽力将自己知识体系打造的更全面,以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诉求。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