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罗宁愿独坐在瓦尔登湖畔的一只南瓜上,也不愿坐在摆满山珍海味的桌前”,高中时代,我无数次用这句话来写有关“淡泊”的作文。虽然我并不知梭罗是何许人也,更没读过《瓦尔登湖》。所幸无知的不只是我,应试作文里,作者提到的名人与名人故事,往往来自一本翻烂的《作文素材》。大部分写着梭罗的朴素生活充实自己作文的人都不知梭罗是男是女,而我以为梭罗是个陶渊明式的隐士,在瓦尔登湖畔隐居清修,写下一本恬静优美的散文闻名于世。
如今读了《瓦尔登湖》,才发现《作文素材》蒙骗了我,而我们断章取义地将梭罗和南瓜写进高中作文,简直可笑,梭罗不是我臆想中的“美国陶渊明”,他是个怪人,写了本怪书,时而晦涩难懂,时而生动有趣,时而告诉我尘世无限美好,时而嘲笑我活在愚蠢之中。
《瓦尔登湖》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我无法描述事情的经过得出自己的感悟。《瓦尔登湖》不是一本轻松优美的散文,它安静精炼,然而晦涩沉重。我无法摘抄优美段落去分析它的结构。坦白来说,这本书有很大一部分我没读懂,然而我读懂的这一部分,句句经典。
梭罗从经济篇开始,侃侃而谈,全书没有固定的章法,只是分为九个不同的章节。书中语言精炼,以至于任意抽取一段话,都可以收入经典名言。他说“世界只是我垂钓的溪”,他说“智力是一把刀子,它看准了,就一路切开事物的秘密”,他甚至说“新奇的事物正在无穷无尽地注入这个世界来,而我们却忍受着不可思议的愚蠢”,对此他怎么证明呢?他要我们去看看在最开明的国土上,我们还在听怎样的说教。我在读到这句话时,脑中闪现出《V字仇杀队》中的V怪客。V说“人民不应该恐惧他的政府,政府应该惧怕他的人民”,他们两人何其相似,尽管一个活在现实,一个活在电影中,却同时用华丽优美的语言直指残酷冷峻的现实。
有时候梭罗坐在窗口,看鹰在林中空地盘旋,野鸽子在疾飞,栖息在屋后的白皮松枝头,有时候梭罗看渔夫用大鲈鱼钓梭鱼,他们穿着结实的粗呢大衣坐在湖岸上。更多的时候,梭罗在思考,从一切我们忽视的小事中得出生活的哲理。他在湖畔居住,不到一星期就踏出了一条从门口通向湖滨的小径,他和别人都在这条小径上通行,他由此领悟到“人很容易糊里糊涂习惯于一种生活,踏出一条自己一定的轨迹。”同样是一条小径,中国的思想家一再感慨,世间本无路,走得人多了便踩出了路,由此鼓励那些创新的人,并向最初的开路者致敬。梭罗想的却完全不同,他看到柔软的大地表面人的脚留下踪迹,心灵的行程也留下了路线,便感叹人世的公路如何给践踏得尘埃蔽天,传统和习俗形成深深的车辙,就像我们时常降低我们的智力到了愚笨的程度,却又去赞美它为常识。
我所看的《瓦尔登湖》是徐迟先生的译本,他在序中说自己在白昼繁忙生活中,有时读不进去,似乎觉得这书没什么好处,黄昏以后再读此书却忽然有味了,而夜深人静时再读,《瓦尔登湖》简直清澈见底,语语惊人。我读书向来不看序言,这次读完《瓦尔登湖》随手一翻看到译者这段话,简直要笑出声了,译者讲梭罗所著字字闪光,他自己所写的序言又何尝不是沁人之肺,动人衷肠呢。安静时才现精彩,这大概是每个《瓦尔登湖》读者的共识吧。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