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当正视自己的社会身份
2013-05-03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王鑫 责编: 浏览:246

  目前,随着各大院校的不断扩招,中国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与1997年恢复高考之后几年相比,大学生人数翻了数十倍,这也就意味着当今的大学生没那么“稀有”,没那么宝贵了。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两个场景:一是,让时光倒流三十年,一名大学生在大街上大喊:“我是大学生”,我可以肯定有许多人会向他投去羡慕、敬佩的目光,并把他奉为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才;二是,在现在,同样让一名大学生在大街上喊同样的话,我也可以确信有许多人会把目光聚焦在他身上,但瞬间又会离去并暗自发笑,心想,他可能是神经病吧?通过这两个场景,我们应该可以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社会身份吧,不再那么“稀有”,那么宝贵了。

  作为大学生,我们拥有许多特殊的优惠政策,例如:出外旅游,寒暑假回家时火车半票等令其他人羡慕的政策。这些让我们把自己不知不觉的就定位在了一个特殊的人群中,四年下来,我们从意识上也就改变了自己的社会身份,时刻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把自己放在接下来的生活中依然得到特殊照顾的人群中,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你应该拿到高薪,自己不应该去干那些累活脏活,因而出现了众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仍需待业的现状。但我们是不是该想想,在当前的中国教育体制下,我们学习文化课的时间与能力培养,工作经验的积累是否对等呢?当然这只是针对大多数的大学生而言的。

  我曾经见过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去找工作,他自己先提出月薪为五六千元,当时的面试官直接给了他一份公司打杂的工作,月薪只有1300多元,愿意就干,不愿意就走人。经过思考,他接受了。从五六千元到一千多的月薪,这么大的差值啊!可他接受了,因为他正视了自己的社会身份,没有人会照顾自己,只有靠自己脚踏实地去达到自己的目标。

  作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中国非名校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正视自己的社会身份,不要把自己举得太高,从卑微做起,从普通做起。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