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一颗道德心
2013-04-2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詹春丽 孙建东 责编: 浏览:7

  近日,笔者在校园餐厅目睹了一起打架事件。事件的起因很简单,两个人占了同一个座位,同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不免一场“火拼”。

  回到宿舍后,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本是一件极其简单的事,却被渲染上了复杂的色彩。联想起“药家鑫”杀人、复旦投毒案等一系列事件,心不觉变得阴翳起来。大学生本应是高素质人才,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与自己的身份严重脱节,在高考指挥棒下,社会和学校往往只偏重于学生的智力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的道德教育往往被忽略。一味追求升学率、就业率、重知识输入轻道德塑造的现象严重。大学校园里的道德缺失,已经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着大学的育人环境。强调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基础地位也尤其重要。作为“当事人”的我们,应该以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宣扬道德素质文化为己任,争做社会高素质人才。

  从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目标出发,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自己正义的情感及信念。情感和信念是一个人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道德行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义感以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对理想的追求为前提,作为一种良心意识,正义感、义务感、道义感紧密相关。正义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去应付现代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物欲诱惑,而且也影响我们其他的心理品质,如自信、才智、主动性、决断性等。

  2、常怀事业心和爱心。事业心是人生目标的重要体现。我们每个人毕业后都要找工作,都要去赚钱,但一般意义上的工作和赚钱与对事业的追求有着重大差别。只有具备很强事业心的人才会敬业,才会充分发挥出人的创造力,真正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3、健全自己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是一个人从容应对社会生活中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基本保证。大学生活相对单纯,但也充满了挫折和考验,我们也会遭遇学习成绩不理想、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复杂、家庭变故等阴霾的日子,这就需要我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如果没有健全的人格,迟早会在纷繁复杂、坎坷崎岖的社会现实面前碰壁、摔跤,甚至一蹶不振。

  4、强化公德意识和行为。公德教育最重要的是真正将社会公德内化成为一种个人品德,,使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勤奋敬业等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

  大学校园犯罪频发,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个人都应该反思自己的责任。常怀一颗道德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能为国家所用的高级人才,才能使洁白的象牙塔不再染血。希望在不远将来,大学生的素质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成为真正的德才兼备之才。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