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2012-12-05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陈文峰 责编: 浏览:8

  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毅力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梦想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书写的生命篇章——魅力无限。

——题记

  “制定目标,坚定信念,好好学习,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这是在采访最后刘一平所说得一句话。阳光、大气、沉稳、低调、真诚、平和……这就是上午采访,他给我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加上始终的微笑,那就是他——刘一平,我校第九届十佳大学生刘一平,一个追逐梦想的人,一个平易近人的阳光大男孩。

规划人生  把握自我

——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三学年智育总成绩专业第六、综合测评总成绩专业第三,连续三次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一件件荣誉彰显着他优秀的学习成绩。当谈到是不是有什么个人独到的学习方法时,他微笑地说道:“学习哪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啊,在我看来,关键是抓住课上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说得虽然简单,但他背后付出的努力却鲜有人知。

  他始终相信学习才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事情,优秀的学习成绩是回赠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为此他不断努力,把精力集中到每一堂课、课下的每一次预习和复习、每一次早读和晚自习的时间里,并提高效率。当大一刚入学时,他就制定了大学目标,并一直朝着目标不停地追逐。当别人在尽情玩乐并享受大学美好“安逸”的生活时,他穿梭在图书馆与自习室间,享受着读书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感,在“三点一线”中不断向目标迈进。学习课堂上知识的同时,他还拿出时间学习CAD制图软件、UG制图软件,photoshop软件等,顺利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CAD工程师认证和教育部UGNX工程师认证。他喜欢看英语杂志,大二上学期通过英语六级;喜欢泡图书馆看人物传记,从那些伟人的传奇经历中寻得成功秘籍,觅得做人处事的道理。

  针对现在一些大学生存在迷茫的现状,他建议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大一新生,一定要有目标,只有有了目标,才有了前进的方向与动力。当迷茫时,想想心中的目标,想想自己最初的梦想,让梦想鞭策自己一路向前

  优秀者的经历必然也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他还积极参加各种竞赛与活动。早在大二时,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跟老师和学长学习,锻炼实践能力,积极参加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虽然对相关知识不了解,但他充分发挥个人画法几何知识功底,为团队贡献力量;在“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齐鲁大学生创业大赛及“邮储银行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创业类比赛中,他发挥个人演讲特长,与团队成员一起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暑期社会实践中,他结合专业知识,组织参加了赴德州实践调研团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堂所学,播撒科学知识, 传播科学技术,提高为人处事能力。

  成功永远垂青有目标的人——他用个人成绩实践着这句话。

学习工作  统筹兼顾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院学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班长,只要担任其中的一个职务,就能让人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却统筹兼顾。或许很多人都会疑惑他是如何把如此多的事情协调好的,他说自己经常会有时间冲突的时候,有时候是边吃着饭,边想着该怎样给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开会,还要想着哪一个学生最近学习怎么样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他践行着这句名言,认真的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博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连续三次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当他遇到困难时,身上的责任催促他坚持下去,就是凭着这种执着的信念,他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取得了一个有一个成功。

  源于责任,起于奉献。就像他个人所说,他喜欢跟同学们交流,喜欢学生干部这个角色,喜欢为同学服务、为老师分忧。他不在乎那些虚幻的名与利,他所关心的只是自己所做是否对得起身上的责任。

  他用温和的处事方法,来经营学生会——搞好内部建设,增强团队意识,注重思想引导,协助学院搞好学风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学习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并在基础上创新,用到学院学生会工作上。针对上届学生会人员良莠不齐、工作效率低的情况,他创新学生会纳新模式,通过笔试、面试等选拔真正热爱学生会工作的人才;针对原来学生会主席团与各干事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他主动与各部门成员聊天交流,关心大家的学习与生活,从来不摆学生会主席的架子。在担任辅导员助理期间,他积极协助老师处理学院的日常事务,帮助老师了解学生情况;在老师休产假的日子里,他用课余时间整理材料、汇总表格、下发通知、整理反馈,遇到困难及时请教、妥善解决,担当了一个辅导员的角色。“当看到那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同学时,我多次与他们交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采取包括与他们协商设置电脑密码的方式,帮助他们好好学习,正视大学生活。”

  真诚待人,关心他人,合理调节时间,热情帮助他人,提高自己。

跨科考研,梦在讲堂

——追逐梦想的脚步从未停歇,哪怕牺牲已有的成绩

  现在的他正专注于研究生考试,希望能够考入理想的高校,充分锻炼自我。

  然而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他并未像大多数考研学子一样选择个人专业考研,而是选择了思想政治这一专业去考研。一个工科男,放下自己三年专业所学,去选择自己并不熟悉的文科专业考研,不免让人困惑不解。当问及原因时,他说自己一直喜欢文科,虽然身在理工科的大家庭中,但心中的文科梦一直未曾磨灭。他希望自己能够在将来做一名高校教师,播撒阳光普照大地。虽然跨专业考研困难重重,也不被他人理解,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为了能在将来的工作中真正发挥出个人能力,“选我所爱,听从内心深处的声音”,没有什么不可以。

  在交谈的这段时间里,刘一平始终微笑着,当我们最后希望他以一句话作为这大学三年的总结时,他毫不犹豫的说:“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他说:“在这大学三年之中,我认识了许多人,做了许多自己喜欢的事,在自己从事的学生会工作中,让大家对学生会有了真正的理解。荣誉很多,那只能代表过去,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真正的成功者不会因眼前的鲜花与掌声停止前进的脚步。”

  那刻,在他的眼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青年的沉稳与自信。正如有句话所说的,天空的蔚蓝是你对未来的追求,大海的茫茫是你对未来的向往,只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你终将创造美好的明天。也如他在个人文章《大学生活该是很美好》中所说:“其实美好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没有从正确的角度去看待它们。然而,美好的,却又是最容易失去的。我们错过了,又转身去寻找,边找着,边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就是这样我们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后记:

  访谈在不知不觉中接近了尾声,聊天式的交谈让我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从容的微笑,淡雅的谈吐,坦然的姿态,脸上的笑容透着一种柔和,有种朋友间亲近的感觉,完全没有之前未曾谋面的担忧与紧张,让我倍感亲切,让我领略到我校优秀学子的风采。

人物简介

  刘一平,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省烟台市人。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制0905班学生。曾任机械工程学院第十二届学生会主席、辅导员助理。现任机械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副书记、机制0905班班长。

  获国家奖学金,三学年智育总成绩6/226,综合测评总成绩3/226,获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齐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山东省三等奖,连续三次获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连续三年被评为“山东理工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获“山东理工大学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获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一等奖两次,山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两次,先后获得第八届“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邮储银行杯”山东省创业设计大赛二等奖等校级奖励20余项。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