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依在图书馆的午后,看着阳光满满的渗入书页,淡淡的书香,一片的安然。自小伴书长大,来到了书香世界,已成隽永,从未离开。
记忆回转,那年雨中,漫长的小巷,飘荡着饭菜湿漉漉的香味。梧桐树下,有个看书的孩子,循着雨声叮咚的旋律,低吟唐诗巧兮的清韵。看的第一本书是《唐诗三百首》,从那恣意遨游、神飞宇外的太白仙人,到那苍凉沉郁、哀鬓孤老的少陵野老……事隔多年,还记得昏黄的阳光在爷爷脸上画着剪影,爷爷说:“书是世界上最有灵性的东西”。
后来渐渐长大,伴着身高一起长大的是书的高度。甚于在高考前几个月,我都偷偷看完了《余秋雨文集》,不为什么,只是一种纯粹的喜欢,一种对书籍深入骨髓的爱恋。及至进入大学,方体会如鱼得水的欢乐。当我踏入图书馆,徜徉于浩瀚的书海,满满的幸福延伸到了身体的每一个角落。
感动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绝世之恋下,更能体会到张爱玲对于爱情的决绝与无悔。范与白的爱情如水晶般透明,不沾染一丝俗世的尘埃,两人结合的代价竟是整个香港,香港的沦陷成就了一场唯美的倾城之恋。 “生死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那是最悲哀的一首诗,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象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她在写下这段话时,是笑着的,因为对胡兰成那痛彻心扉的爱,这个精致的女子在爱情的笔下导演了一场倾城之恋。
感动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难道就因为我一贫如洗、默默无闻、长相平庸、个子瘦小,就没有灵魂,没有心肠了?——你不是想错了吗?——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在生命那么脆弱的年代,很多人死了,她坚强地活了下来;在理念如此混乱的社会,很多了迷失了方向,她坚持了自己。生活残酷,她没有逃离;现实平凡,她没有卑微;命运坎坷,她没有低头。简爱的勇气,是她在世俗的桎梏下,勇敢的牵起了残疾的罗切斯特。她知道,她爱的是什么,不该放弃的又是什么,正如她的名字,简单的爱着生活,简单的爱着自己该爱的一切。
读到萧红的《呼兰河传》,想起去世的爷爷,眼泪潸然落下;读了琦君的《故乡的桂花雨》,我真的跑到学校的花树下,去沾染那一树的妙语馨香;读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会思考怎样的灵魂才能在阳光下傲然的盛开……大漠孤城下消瘦的身影,秦淮河岸边摇浆的素女,青灯一盏浊酒若干的先贤对谈,长衣飘飘琅琅书声的岳麓书院,都在我的书香世界里,即使龟裂,也永不褪色。
走在图书馆的长廊里,轻轻的抚摸过一本本载着莘莘学子美好记忆的书籍,心里有满心的感动。没有奢华的包装,没有精致的色彩,给与我们的只是那份沉淀于白纸黑字的灵魂。我如一只游鱼,来到了书的海洋,来到了可以让我倾尽一生学习的圣地。或许,大学里的我们有很多理由去忙,将读书置于脑后,当我看到身边读书的同学把更多时间花在电脑上时,心里有一种被抽离的痛楚,“没有了书,这个世界一片荒芜”,当我们的世界贫瘠到花儿都败落的时候,我们的心灵还剩下什么。同学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去图书馆,答曰:“眼睛需要,大脑需要,心灵需要。”
当我握紧青葱的岁月,一层层剥开蔚蓝的记忆,那些如幻如梦如诗般美好的文章充斥了整个明媚的灼灼人生。正如爱恋在书香墨气里,我来过;沉醉在翩跹年华里,从未离开。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