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淮八艳的悲哀叩问着无情的历史;当红楼遗曲的凄凉触摸着岁月的沧桑;当内心品味出一种难以言传的叹息,易逝的红颜在文学的世界里竟能如此雕镂人心、永不漫漶。
前世甘露的浇灌换来今生泪水的偿还,豆蔻之年,温柔富贵乡里的宝玉第一次与因丧母而寄居他乡的黛玉相见。第一眼的对白,带着似曾相识的亲切与初次见面的憧憬,望着黛玉似蹙非蹙的笼烟眉、似喜非喜的含情目,宝玉更显的顾盼留恋。从此,这对红颜走上了充满快乐与悲伤的哀婉之路。
时光,这般恬淡。
在幸福的大观园里他们有过太多美好的似水流年。还记得真心交谈时的缠绵悱恻;并读西厢时的心有灵犀;吟诗作词时的酣畅淋漓。而快乐又是如此忧伤,每次短暂的相处之后。父母双亡的悲哀、寄人篱下的无奈,总是不停的敲打着这颗本就柔弱的心。大观园璀璨的星空也弥补不了她心灵的黯淡,在无数个感叹伤怀之时,黛玉内心的诗意也就能哗的声奔泻而出,于是便有了<>、<>、<>的悲情绝唱。
岁月,在历史中流逝,而感情在经历中历久弥新。
在充满矛盾与污秽的贾府,怡红公子费尽心思让林妹妹的生活更加平坦、舒畅。那被打后隐忍疼痛的强颜欢笑;湘云黛玉争吵后自己善意的谎言;夜不能寐时情意浓浓的手帕传递,都让宝黛在重重挫折之中仍然彼此守望着那份真心。
但他们向往的自由相爱又怎能冲破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藩篱。红绡帐里,公子情深。潇湘馆里,女儿命薄。也许这便是历史沧桑感带来的无情叹息。
摇曳的烛光映衬着黛玉奄奄一息的面庞,绝望、哀伤。宝玉错误的抉择耗尽了自己最后一滴眼泪。捧着记载着自己曾经多少悲欢离合、爱恨情仇的诗稿,颤抖的手轻轻的将其投入火中。在熊熊的火焰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短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如当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呐喊,黛玉发出了“宝玉,你好……”的最后哀鸣。而此时沉醉在满心以为是迎娶林妹妹的幸福中的宝玉,被整个贾府无情的谎言蒙蔽了双眼。当得知所娶的是宝钗而非黛玉之时,黛玉已香消玉殒,独留宝玉呆呆的徘徊在大观园之中,物是人非、空留叹息。
满心的激情被岁月的沧桑渐渐催残之后,留下的怕只有对红颜的扼腕。也许这便是凄美,让你感受很多,也失望很多。同时,又铭记于心、回味无穷,这或许也是味尽沧桑叹红颜的魅力吧!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