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与“青春在线”的那些事
2011-11-21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陈浩 李昊  责编: 浏览:142

  刘昕,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的党总支书记,一个一直奋斗在学生工作“战线”的出色的学生工作者,不高调,不张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人简单,平易近人,而且在学生工作方面也取得了十分优秀的成绩,这些方面许多同学都是有一定了解的,然而,他和我们学校“青春在线”网站的一段“情缘”,同学们可能就知道的很少了。其实他在2003年曾经在我校学生工作处担任过学生工作处副处长,作为分管“青春在线”网站的领导,他对网站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下面就是记者对其进行的一段采访。

  记者:老师您好,请问您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作为“青春在线”网站的指导老师,来指导网站工作的?又是什么样的一个原因和契机使您来到青春在线的?

  刘昕:我是从2003年4月开始参与管理网站的,当时是在学生工作处担任副处长,和学生工作处的相关老师一同管理网站的工作,一直到06年7月,因为调到一年级工作部,才离开了网站。

  记者:当时网站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网站又是在往哪个方向发展?

  刘昕:“青春在线”网站于2001年成立,02年打下了一些基础,但仍然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以说在我03年接手的时候条件还是较为薄弱的,网站发展的思路也还未成熟。那时,电脑少,人员少,我认为作为一所高校的网站,需要具有一定的规模,而且只有拥有一定规模,网站的运行发展才能尽快步入正轨。于是我提出了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学生来网站发展的设想,并逐步实施。之后,网站则由之前的10人左右逐步增加到40人左右。而在硬件设施的配置上,也相继增添了电脑,录音笔,采访机,刻录机等,应该可以说在各方面都有了一个新的完善。

  记者:可以想象当时您的改革带给“青春在线”网站多大的变化,而且我想也是在拥有一定基础之后,网站才能在2003年1月和7月相继进行了第三和第四两次改版,请问您当时为什么如此给力地推行网站的改版工作呢?网站的这两次改版之间又有什么联系?最后又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刘昕:网站之所以较为频繁的改版,主要原因还是网站内容的扩展与网站一些现有问题的改进,每次改版都是为了更大程度上满足老师与同学们的需要而进行的,因为“青春在线”网站本身的宗旨就是“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至于改版的成效,我认为是扩大了网站的影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网站的发展进程。

  记者:2004年5月,我校成功申报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共建单位,并确定由我校承办“三个代表”和“齐鲁文化”两个栏目。其中“三个代表”由青春在线网站设计制作,并负责日常的更新和维护。当时仅有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参与共建,请问当时您是如何认定网站要走出这一步,成为“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共建单位,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您又是怎样带着网站的孩子们做出努力才争取到这次共建的机遇呢?

  刘昕:对于这件事说起来的话,其中还有个小故事呢。那时是2003年8月,我在上海交大读硕士,当时,我的导师谢海光巧合中提到了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网站正在筹备同国内高校合办共建单位的事,我听了,脑海中就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我们山东理工大学不是也正在发展网站吗,那么我们是否也可以让我们学校的网站去争取一下呢。其实当时自己心里有点打鼓,毕竟当时我们学校的水平同国内许多重点大学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而且当时的“青春在线”网站也是刚刚起步不久,我心里多少是有点不自信的,不过,最后,还是想要积极的去争取一下,所以之后我便积极同“大学生在线”网站联系,到了12月,在我们的全力争取下,他们同意让我们先尝试一下“齐鲁文化”和“三个代表”两个栏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齐鲁文化”栏目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与风格,天津的高校没有争过我们,但是“三个代表”栏目没有通过。但我们并没有轻易放弃,那时,“三个代表”思想在全国已经有很大的影响力,我们学校也在积极弘扬“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突然想到将学校的有关“三个代表”的工作同网站“三个代表”相结合,积极策划,同老师们研讨,最后终于也通过了。当时为了做这两个栏目,我在这边亲自画草稿,定栏目,配色,多次改稿,然后送至上海,说实话是真累,但最后总算有所收获了。2004年4月我们则开始正式筹备共建单位的工作及商讨其发展方向。2005年,在学校领导及网站老师、成员的全体努力下,以“青春在线”网站为依托,我校正式成为“中国大学生在线”的深度共建单位,承办了“三个代表”“齐鲁文化”两个栏目,是山东省三所深度共建单位之一。当时这件事还引起了省教育厅的重视,而且对“青春在线”网站推广到省甚至走出省,迈向全国高校网站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记者:“青春在线”网站自2003年始,制作策划了一系列的例如“秋季运动会”、“山东理工大学党代会”、“网站的孩子们”、“校园热点大盘点”“创宇杯网络征文大赛”等专题活动,因为网站本身更偏向于网络媒体,而当时网站策划主办这些活动的主要目的又是什么?而现今,网站似乎并未策划太多的线下活动,或者说像这样的活动在网站正在一步步流失,您怎么看待呢?

   刘昕:当时我主张的是保留一种开放兼容的状态,鼓励他们多做活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不能只在虚拟的世界中,要在现实中亮相。“青春在线”是一个品牌,要打出去。当时线上有五大板块,300多个栏目。定口号,策略,方针,都围绕着贴近学生这个主题。以红色网站的竞争体制,构建好团队文化建设。要有一种全国的视野,我带他们去上海开会,就是要他们必须要往外走,使视野更开阔,这样才能让学生和学校双重收益。多搞一些线下的活动,多拉一些赞助,用到网站的建设中,这样多好。当时诸如短信大赛,青春歌会等活动都办的很不错,其实最激动的是青春在线的域名能买下来,这说明将网站推向了全国。还有九一八那个专题,我很重视九一八,觉得这些东西都要尽可能的发扬出去。至于,现在网站发展的定位可能在偏向性上有所改变,但“青春在线”的主旨并没有改变,也许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吧,形式与内容上有所变化应该是不可避免的吧。

  记者:老师您是不是很喜欢摄影呢?觉得您好像很重视这一块。

   刘昕:的确是这样,所谓“一图胜千言”。我一直强调图片文字两翼齐飞,图片漂亮,更有吸引力,效率会变得很高,图文并茂总比干巴巴的文字强很多。我本身爱好摄影,也了解网络,我曾经写过6万字的论文,就是关于网络的,我记得是在谢海光主编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创新》一书中发表的。在网站也对同学们做过专门的培训,就是希望把摄影这方面重视起来。现在网上很多新闻的图片都做得比较好,这也是网站今后要一直加强的方面。

  记者:通过对您的采访,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大,除了对网站过去的发展更加了解之外,我在您身上还感觉到一种力量,那是一种无所畏惧、敢做敢闯的冲劲,我想作为一个年轻人自己还是得多多向您学习,尤其是作为“青春在线”网站的孩子,自己更应该做个敢闯敢冲的人。对了,现在我们“青春在线”网站已经十岁了。对于网站十周年以及网站今后的发展,老师您有没有什么希冀或者期望呢?

  刘昕:我相信付出努力就会有所收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青春在线”一定会越办越好的。还有就是想对网站还有网站的孩子们说一句——青春在线,精彩在线;青春在线,青春无限。

  一个小时的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在采访中,记者看到了一个视野宽阔的发散型思维者的形象,他知识面广,勇于创新,带领着网站走在校园网时代的最前沿。正是有这样一个充分信任网站孩子们的领导,网站在走向全国的路上脚步才更加踏实有力。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