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还有经典吗
2011-05-30 来源:法学院 作者:张伟明 责编: 浏览:3

  冬日的午后,坐在图书馆的窗前,看斜斜的的阳光映出大师的名字。不觉起身,轻轻地抽出一本,是柏拉图的《理想国》,深沉而晦涩。俯首间总在思考:这个时代还有没有大师?这个时代是否还有经典?

  何谓经典?我说不出来,我想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吧。但有一点是必须承认的:经典是永恒的。我们可以不相信人的选择,但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时间的评判,因为时间是客观的公正的。经典历经时间的洗礼而流传后世,就如大浪淘沙终留真金。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物是人非的千百年后经典依旧是经典。经典犹如陈年的酒,历久弥香;经典好似璀璨的宝石,光芒永存。

  如果我拿起柏拉图的《理想国》问这是不是经典,我想很少会有人否认,除非你不知道柏拉图是谁。这就是公众对于大师和经典的公允性。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值得珍藏的东西,但这称不上经典,因为没有人去承认你这些东西,只有历经时间洗礼并被广泛认同的东西才可以说是经典,而造就经典的人我们则称之为大师。

  回首人类走过的岁月,历史的坐标系上留下了多少辉煌的印记。大师已去,但她们并没有被人们所忘记,因为他们留下了永恒的经典。孔子、老子逝去了,但她们留下了中华民族的终极关怀;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走了,可他们写下了不朽的著作;贝多芬、肖邦故去了,但岁月的留声依稀还在昨天;齐白石、张大千离开了,可他们的画作仍无人可及……太多太多的大师为人们所铭记,因为永恒的经典凸显了她们在历史上的价值与地位。

  我向来敬重经典,总是怀着一颗恭敬的心去面对他们,就像一个虔诚的教徒。静下来的时候总喜欢读一读《论语》,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深深地感知到来自中轴文明时代的智慧感悟。静静地聆听肖邦的《夜曲》,仿佛天籁之音,心也渐渐沉寂下来,让我不由地去品味那段凝固的时光,体味一种心情与境界。瞻仰一幅古画,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在于感受大师带给我们的一种意境。常常在思考,经典给予我们了什么?我想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一种感知现实生活,体味丰富人生的积极价值取向。

  思想跟随历史的脚步一路走来,进入现代社会我迷茫了,没有人再给我指引前进的方向。谁可以称的得上大师?什么又将是明天的经典?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公允性似乎失灵了,我们没有一部公认的经典,我们也不曾有一位公认的大师。或许经典只由得后人来评判。如果再过一百年,我不知道后人会将谁与孔子、老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些大师比肩,我不知道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孔子的《论语》之间将会是当代的哪部著作。

 这个时代怎么了?我们都堕落了吗?这就是我们自诩的文明时代吗?我们凭什么说我们进步了,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我们变得更幸福了?一个没有思想的民族是可怕的,可现在仿佛不只是一个民族,而是我们整个人类。我们匆匆前行的脚步是不是该缓一缓,停下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如果我们还认为更多的应是物质的东西,我想我们的文明不会长远的。

  或许我多虑了。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