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西部的红玫瑰
2011-03-2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于婷 左彩凤 责编: 浏览:19

  广袤的沙漠、戈壁,独具韵味的维吾尔民族风情,热闹非凡的古尔邦节,这就是神秘古朴的西部,让她魂牵梦萦的地方。2010年8月偶然的机会,西部成了她梦想放飞的起点,于是,在苦与乐中她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她,就是我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首批赴新疆支教队伍中的一员——孙维婵。

教书育人,为梦想打拼

  爽朗的笑声,亲切的谈吐,她由内而发的那份乐观、自信深深地感染着笔者。为期四个月的支教生活已经圆满结束,回想逝去的“西部生活”,她表现出无限的怀念和留恋。“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支教不但能实现我的梦想,最主要的是还能够为新疆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所以当获知学院选派西部支教教师的通知时,我毫不犹豫地给自己报上了名。”在那次选拔中,共有27名同学报名,学院综合考虑了学生家庭状况、学业水平、身体状况等各个方面,最终敲定了孙维婵等5名同学去支教。而等在他们前方的,就是新疆喀什市疏勒县八一中学。

  在新疆喀什地区生活的主要是维吾尔族人民,而语言则主要是维吾尔语,对于汉语这个 “新”语种,当地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语言的不通,这无疑增大了她授课的难度,而对于这些困难,她并没有感到焦急,而是耐心地一遍又一遍用最简单易懂的方式给同学们讲解。“孩子们学习非常地用功,期中考试考得很不错,这让我非常满意,很有成就感,也感到很欣慰。”此外,语言的不通也使师生间发生了不少趣事。一次上课铃打过之后,孩子们仍然在教室里吵闹个不停,过分的行为让她忍无可忍,不得不板起脸来大声喝斥。可是,令她相当无奈的是孩子们完全听不懂老师讲的什么,于是,这场训斥很不幸地演变为了“对牛弹琴”。

  疏勒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克孜勒河、盖孜河和库山河冲积平原中游地区,地理位置比较优越,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和东部地区相比确实有限。在八一中学,教室里除了黑板、粉笔、板擦外,其他的教学设备一无所有,条件的艰苦可想而知。说起自己最难忘的事,孙维婵说到:“有一次我给学生讲课文说起泥鳅,突然一位小男孩站起来问我‘老师,泥鳅是什么?’,类似的情况非常多,像蚕豆、蒲公英这些貌似对于我们司空见惯的东西,他们却都不知晓。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震惊,也正是因为这个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力量为西部的孩子们打开通往外面世界的窗。”

 苦中作乐,学会享受生活

  “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我们很荣幸地被邀请和当地的维族人民一起过古尔邦节,品尝当地的美食,这难得的机会让我们领略了独特的维族风情,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维族人民的热情好客。”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是新疆维吾尔族的宗教节日,这一天维族人会像汉族人民过春节一样欢度自己的节日。在古尔邦节这一天,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广场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麦西来甫歌舞集会,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屠杀健硕的牛羊等来招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以及远道而来的客人。

  身处西部高原地区,特殊的地理状况使得当地阳光充足,因此新疆素来冠有“瓜果之乡”的美誉。“直到现在我还觉得在新疆支教是件幸福的事情,有吃也吃不完的便宜水果。为了那里香甜的奶提子、哈密瓜、葡萄,我也愿意永远呆在那里不回来。”她幽默地调侃道。

   生活中各种困难,并没有让坚强的她有丝毫地退缩。 “初来乍到,空气干燥会让我们支教人员多少有些不适,但我一点也不担心,应付它们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在支教地区,打电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让她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是每次朝家里打电话都要不得不算好时差,“妈妈对我有些不放心,每次打电话总是那几句‘冷不冷,钱够不够’地询问个不停。家人的支持和鼓励给予了我继续前行的动力,也让我始终抱着乐观的态度生活、工作,所以在新疆至今我还没有遇到什么非常不开心的事情。” 

   除了正常的语文教学外,她还在学校的政教办担任助手。政教办主要负责学生的德育工作,工作内容杂、多,可是乐观开朗的她却不这么认为,反而觉得这份工作使她有更多的机会和其他同事接触。“遇到同事我总会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时间长了大家就彼此熟识了。同事们都很热情,工作时会告诉我该做什么、怎么做,生活上更是对我无微不至。现在我还和办公室的同事们保持着联系,这份难得的友谊也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笔财富。”

  “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要去遥远的西藏支教”采访即将结束时孙维婵轻轻地说道。看着眼前的她,依然那般自信满满,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也许她就是绽放在西部的那一株耀眼的红玫瑰,努力用自己的力量给孩子们带来希望。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