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不见真相,公众就不会放弃围观
2011-01-02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陈小二 责编: 浏览:38

12月28日,浙江温州市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由温州市公安局直接调查处理此案,下午,温州警方发布案件复查情况,称未发现有“谋杀”动机和迹象的证据。但当地一位路过的女村民向记者表示,当时她看到三个年轻人把钱云会摁到了车底下。(12月29日《南方日报》)

凌晨接到上级指示勘查现场,下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速拿出了调查结果,温州警方的办案效率着实让人叹服。

短短十几个小时,警方是怎样完成缜密、翔实的勘验的,我们不得而知,仅凭从警匪片上得来的寡陋知识,也明白一些调查需要长时间反复论证与试验。警方千万不要误以为用这样一个结果就可以让众生闭嘴,在没有专业权威的证据面前,质疑之声只会甚嚣尘上。

即使当时摄像头无法正常工作,最基本的,起码要按照目击者的供述还原现场。拿一个橡皮人在试验一下,在三个年轻人反绑双手按压的情况下,被大车碾过的橡皮人与钱云会死亡的惨状是否吻合。一个农村妇女又不是刑侦专家,她说的若是假话,一验便知。而且还要对其提出作伪证、造谣生事的控诉。但是如果人家所说是真,调查就要进一步进行。

太多的疑点尚未解开,为何人会被撞得像被熨斗烫过的一样平?为何尸体不是被撞击出去而是被死死地压在车底?钱云会又不是聋子,在如此慢的车速下为何又听不到大车的声音?为何警方只采信肇事司机的证据而忽略目击证人的证词……无语问苍天,到底谁能给个正确答案?

案情如此之重大,影响如此之广泛,调查岂能如此之草率。这个时候,公众期待的不是办案速度,而是响当当站得住、立得稳铁一般的证据。网民并不是暴民,公众的怀疑也情有可原,只要在翔实的证据链、缜密的逻辑推定得出的结论面前,公众自然会闭上嘴巴。

我们不希望钱云会之死成为下一个“曹操墓”,民意与官方的冲突始终在博弈,并一次次以民间的质疑被掩盖而匆匆作结。这些解决不掉的问题、挥之不去的疑云,总像现实中矗立的烂尾楼,让人们每看一眼都感到权力的荒谬、司法的下沉。

如果每一次重大事件的出现都是由政府站出来充当灭火员,如果每一次质疑的背后都以对民意的忽视而告终,如果在每一次调查之前公民都能猜到调查结果……那真的是局长的智障儿子、除了体育没有科目合格的政协主席之子都可以胜任公务员的岗位。这对纳税人的钱财无疑是一种巨大浪费,而对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对司法公平期许的伤害更是不言而喻。

纵使摄像头停工,我们无法捕捉事实的图像,但现场可以还原,真相可以在理性的指引下回归,这是人类理性的光荣,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人与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原始人的最大区别。当地政府与警方不能弃绝自己的使命与理性,在这样一桩重大事件上语焉不详。只要一天没有令人信服的结论,公众就不会放弃围观。但围观并不是最终目的,真相才是民众永远在追寻的答案。

小编感悟:当今,我们一直在强调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建立法治社会,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漫长的建设进程中,诸如“李启铭”、“钱云会”等此类的社会事件很有可能会接踵而来,法治观念增强与法律素养日益提高的群众势必将会一直成为事件的围观者和监察者,倘若每次事件政府都是如同一个灭火员赶来匆匆灭火,而忽视民意,把群众质疑碾压在车轮之下,那么我们的法制之路也很有可能变得遥遥无期。

责编:小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