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人物的出生,总会伴随着神奇的传说。据说张居正的曾祖父梦见月亮落到水瓮里,照得水瓮发亮,随后浮上来一个白龟,于是给孩子起名叫张白圭。后又因荆州知府李世翺在乡试前一天曾梦到这个孩子,就替他改名叫张居正。
非同寻常的传说伴随着张居正的成长:两岁识字,五岁读书,十岁通六经大义名满荆州,十六岁应乡试中为举人,二十二岁入京会试中二甲进士,后进入翰林院,成为宰相储备人选。
出自贫寒家庭的张居正从小立志要做大事。在翰林院,他时刻关注着如何治理这个百孔千疮的社会。他奉承权贵,结交同党,积累着政治斗争经验,经历两任皇帝,纵横捭阖,直到首辅地位。
从隆庆六年六月神宗即位,他运用高超的政治智慧,实施长期治国方略,置个人身家性命于不顾,为国家太平,开始他改革的大事业。在当政首辅的十年中,他内惩贪官,实行“京察”和考成法,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税制度,澄清吏治,整饬纪纲,梳理财政,整顿教育,疏浚漕运,吐故纳新,深化新政;外固边防,重创东南海盗,北拒外族入侵。经过十年改革,他使万历朝成为整个明朝最富庶的年代。他也因此成为声名显赫、无与伦比的独裁宰辅。
在权势最鼎盛之时,他忘了高位不可久居、大权不可独揽,忘了臣骄欺主、功高盖主的古训,也忘了明代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临死前的哀叹:“进亦疑,退亦疑,功高主疑,不论在朝在野,都是难逃劫数。”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子夜,太师兼太子太保、中极殿大学士、首辅张居正因病与世长辞。张太师去了,一代名相开创的万历新政铸造的十年辉煌也留下了无尽的恩怨和不尽的是非。
就在张居正尸骨未寒时,一场疾风暴雨般的“倒张”风潮席卷整个朝野,“江陵奇祸”发生了。厄运开始降临到他的子孙和门生头上。这正应验了海瑞说所:“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张居正如此惨酷的下场,是专制君主对辅政大臣“威权震主”的一种无情报复。此后的明朝各朝乃至清朝末代皇帝被赶出紫禁城,整个封建王朝再也没有出现过第二个铁腕宰辅。
张居正以“苟利社稷,死生以至”,“得失毁誉关头若不打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的勇气义无反顾投身改革,“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宰相之杰,他“性沉深机警,多智术”,当政有毅然决断专行的魄力。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曾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他拯朱明王朝将倾之厦,使万历时期成为明朝最为富庶的时代。其主事时声势显赫、炙手可热,圣眷优渥,无与伦比,但隆藏归天之际,即遭人非议之时,结果家产尽抄,爵封皆夺,祸及八旬老母,罪及子孙。他生前身后毁誉之悬殊,足见政治险恶、世态炎凉,令后人扼腕叹息。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