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静的小城我的家
2010-10-17 来源: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作者:任变婷 责编: 浏览:2

  正值金秋,路边的野菊开得正盛。看到菊花,我想起了家乡那一年一度的菊花花会,想起了那座恬静的小城我的家——开封。

  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它。在繁华的大都市里呆久了,才渐渐地体味到小城的恬静。开封是一座脱离于体制之外的城市,中原之地,七朝古都。开封的历史有多久,我真的说不清。从魏都大梁到东京梦华,千年一瞬。地下虽叠了几座城,可开封的精神仍睡在千年的梦中,繁华悠然的梦。开封似乎是亘古不变的,她的自我认同和价值危机给了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她想以不变应万变,但却离现代物质和欲望越来越远。她的慢慢悠悠也总带有某种节奏感,既伤怀又无奈。与此并存的,是这个城市充斥大街小巷的市井气息。一切开封特色的符号重生,最终都是对繁华旧梦的指归,对尾音上翘的开封话的坚守,对祖传宝贝和手艺的敬重,对《清明上河图》和《东京梦华》不厌其烦地推崇备至。

  余秋雨先生把开封定义为落寞的贵族。

  “落寞的贵族”没有比这更贴切的比喻了。开封背靠一条黄河,脚踏一个宋代,像一位已不显赫的贵族,眉宇间仍然器宇非凡。省会在郑州,它不是,这是它的幸运。曾经沧海难为水,老态龙钟的旧国都,把忙忙颠颠的现代差事洒脱地交付给邻居。开封最骄傲的繁荣见之于《清明上河图》,宋代的开封就是今天的纽约。然而,一切繁华落尽。今天的开封沉默了,她总是被说成那个落后省份的落后城市。她是经历过很伟大的辉煌,却逐渐没落。她曾经是国际大都市,现在却是靠着历史扬名的小城。

  在开封,古老的城墙和阁楼保存完好。红墙青砖随处可见,它们只是平和的存在,温暖但不掠夺你的目光。宽宽窄窄正正直直的街道,永远不会迷失方向。开封的街道大多显得破败。在这里,没有only,没有moda,没有LV,没有必胜客,没有哈根达斯,甚至没有像样的游乐场和摩天轮,汴京公园的大转轮都生了好几层的锈,或许正是少了这些大品牌的热闹与炫目,才更使这座小城显得恬静!

  开封的恬静是纯粹的。

  小城的寂寞早就没有了边际。它骨子里仿佛天生就有那么一丝傲气。在这傲气背后,是说不出的坚韧。它无关物质,只存在于精神之中。在开封,随处可见精致的小吃,也随处可见悠闲的食客边吃边谈美食经。他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把这种生活看成是老祖宗的馈赠,并且始终带着一种皇城根下的优越感,他们被铁塔和禹王台压低了身体却抬高了脸面。开封人在这种被宠坏的环境中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无论油价怎么涨,股票怎么跌,美国政府怎么换,开封总能隔开现代人的喧嚣,在黄河滩上晒着太阳,慵懒地舒展着身体……

  从小家长都教育我们说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走出这个没有前途的城市。大学之前我总是想赶紧离开这里,我总是想这里怎么这么破这么脏?上大学之后,我总是怀念我的家乡。离开久了才知道多么思念这座恬静的小城。

  在灰色空间的格子楼里呆的太过漫长的时候,在都市灰色的水泥高脚架下无法呼吸的时候,我总是意犹未尽的想起我的家乡开封,那样恬静那样悠然……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