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古镇同里。
这是碧玉穿针的一幅刺绣。
这是梦寐以求的江南画卷。
轻轻地,叩开同里的大门,粉墙黛瓦像骨头一样蔓延成她的骨架,穿插其间的溪泽流淌成她的血液。散落于血液之中的桥梁,坚毅的体魄竟也带了些秀气的模样。
船娘轻摇桨橹,在河面上泛起碧玉一般的水花,嘎吱声消失在岁月的涟漪中……木船缓缓穿过拱桥,留下木头厚实的味道,与空气里的茶香混在一起,渗透每一寸肌肤。
拱桥之畔,油纸伞下盘着青丝的高挑女子信步走过白墙青砖,现代气息从青石路上途经这座古镇,把古镇变成一首朦胧的长诗。
千年古镇,就这样深深扎在这碧玉一般澄澈的江南。如同天赐的一座古色古香的园林,经历千年历史的洗涤,演变成今天的模样。
长灯把黑夜点亮,桨橹把寂静摇欢。十里长街,新绿里伴起绵长蝉鸣;百里湖面,涟漪中奏出起伏蛙声。傍晚十分,于从草之畔零星走走,听夜色掩护下柔媚的江南曲调,看暮色里摇晃的船身,水面倒映的灯火,青石板桥增添了古色,白墙青瓦仿佛把时间拉回至古代,就像能看到不远处江南才子长衫纸扇,谈笑风生的雅相。
倘若人有前生,那我大概便是生在同里的吧,否则怎会有这样至诚的好感。前世的相守,靠着那股执念,便从前世,守到了今生。是不是还有一段昆曲唱腔里的姻缘没有忆起?
一台相机,记录着同里细软浓厚的影像;一条丝巾,在风中舞出同里的温柔景致。
清晨,铃铛声唤醒一天的清爽。石凳上的茶还冒着热气,闲暇的老人悠然品着茶香,孩童背着书包在阳光下奔跑,路边的店家忙着开门,河里的船慢慢拖着尾巴。
太平、吉利、长庆,三桥之上,缓缓有人的笑声,伴着摇橹的水声,传进耳朵。而这三桥,也在熹微的晨光里,宁静而又清新。摇橹声声,船娘引船入彩虹,水波如碧。
桥畔的香樟树鲜而绿,像是水洗一般。阳光从叶隙里散出来,投下湿润的影。
鱼行桥畔漫步,仿佛灵魂也被浸透清新。也不知有多少时间过去,不经意中偶抬起头来,看到穿心弄如同一条岁月织就的丝带铺在面前。
在同里的怀抱里漫步了这么久,呼吸着她湿润的空气,欣赏着她的风景,以为已经不再会有那么多感触。但看到《情归同里》的时候,心也还是触动了,从内心至为柔软的角落流出清澈的泉水,周游全身。
残阳下的古色沉积成历史的模样,仿佛看得见戴望舒《雨巷》里那个丁香一样的女子,从这鱼肠小弄尽头娓娓走来。
而那片刻之后,于逐渐清澄起来的思绪中,我果真看到撑着油纸伞的女子,步履轻盈,如丁香一样,踩着星星点点的潮绿青苔,从我身旁插身而过,油纸伞洒下阵阵芳香。
奇妙的缘分,随雨水浇筑在江南的这道穿心小弄中,无风起波澜。就那么一瞥,那么一个双目对视的瞬间,整个心都要酥了。
这是古镇同里。
这是一个用安静的心去感受的地方。
责编: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