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的怀想
2010-05-23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作者:陈波波 刘亚军 责编: 浏览:2

  “那天黄昏开始飘起了白雪,忧伤开满山冈,等青春散场。午夜的电影写满古老的恋情,在黑暗中为年轻歌唱……”

  这个学期的最后一次播音,固执地选择了校园民谣。在广播室里收拾着一些稿件磁带,象整理着烦乱的思绪,听校园大操场回荡着忧伤的旋律,看萧条的林荫道过往匆匆的行人,然后想这个校园的繁盛。每日嬉戏娱乐的同学,那些提着暖水瓶打饭吃的中午黄昏。大一的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除了对假期的极度渴望,没有任何感觉,相反,极度怀旧的我对整个中学无比怀恋。

  然后是还有两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校园变的格外空旷,周末书摊还是照摆不误,随手拿起一本新概念作文,翻到的那一页便是《我们最后的校园民谣》,又想起了在人大的那次演出,记忆中最清晰的是毛慧的《夏虫》,年轻的脸写满干净的微笑,于是我觉得是该写点什么的时候了。



  不知是因为校园民谣而喜欢清华还是因为喜欢清华而去听校园民谣。其实这两者没有什么大的联系,当然更不会因为高晓松在清华读过书,只是水木清华,很美的感觉。想想一个少年,坐在校园的树下,垂着头,夕阳映在发梢,拨着清脆的弦音,轻声吟唱。歌声里多少头顶的树叶跌落又疯长,多少日子一去无痕,多少衣袂飘飘的身影匆匆走远——唱歌的人同样一换再换,却总是年轻如昨的脸,那些易逝的爱情、随风的誓言,就从琴弦上流出。夜里听是再合适不过了,望着窗外闪烁的霓虹、行色匆匆的路人;或是做完厚厚的习题,在橘色的灯下,一杯热茶,氤氲着雾气,听那些歌曲,回想曾经感动过眷恋过的时光;听那些歌曲,在夜深的时候,倾听一杯清水和一种声音。

  家里的墙上挂着一张初中毕业时的照片,是在清华的西门,好象灰姑娘进了国王的城堡,我兴奋又紧张,稚气未褪的脸上写满了快乐,棉布裙子,帆布鞋,手上拿着一瓶西瓜味醒目,当时的踌躇满志连同99年北京的夏天都封存在照片中,随着记忆慢慢褪色。高中三年我每次都是近乎虔诚地仰望这张照片,幻想着哪天能够名正言顺而不是仅仅以一个游客身份在这里留影。所以为着一张色彩光鲜的照片,我一直努力着,尽管举步维艰。

  “青春的花开花谢让我疲惫却不后悔,四季的雨飞雪飞让我心碎却不堪憔悴。淡淡的云淡淡的梦,淡淡的晨晨昏昏,淡淡的雨淡淡的泪,淡淡的年年岁岁……”

  我有一个三个月的后桌,那是个有着英俊面庞的男生,穿干净朴素的校服,有修长的手指会折千纸鹤和弹吉他。大部分时间他是安静的,偶尔浅唱底吟,是我喜欢的歌曲,高晓松,郑钧窦唯许巍什么的。

  后来因为一本《那时花开》的剧本,让我发现原来他是一个与我一样偏执的理想主义者。因为被禁播,更让我好奇,什么是高晓松诠释的残酷的青春。于是我牺牲一节历史课,他牺牲一个晚上读完了。“我好象高举”“哪有啊,你都沉默的快哑巴啦”只是笑,谁都没有再提书的内容,真的,很残酷。

  一次看一个娱乐节目,高晓松西装革履裹着微微发福的身体让我惊异,我记忆中弹吉他的那个人哪里去了?于是发誓再也不看他了,我只听歌。

  他会在课间或化学课或自习,听老狼蓝色的忧伤,看顾城海子的诗,在边上写些自己的语句,曾用一个晚上抄了大半本诗集,“你问我我会送给你的”“不一样的”我看着他反复摩挲着作业本卷曲的一角,眼中充满了怜惜。



  有时候自习实在烦躁的不行,就会写一些句子宣泄,也就是所谓的诗。他也写,然后拍一下我的肩,我就头也不回的拿过来。那些纸条我到现在还留着,和一些课程表,信纸放在一起,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日子?
有时聊未来,聊理想,聊梦想的北京,我说要去二环路看钟鼓楼,看清华白衫的少年,看背着吉他行走在北京的孩子。他说想有个顾城那样的农场,自己种些蔬菜水果,有干净的泉水可以喝。于是整个高中都沉浸在对象牙塔的美好憧憬和对大学生活的向往中。于是成天幻想美好的大学和不远的未来,偶尔会突然回过神觉得要为这美好的一切付出行动,于是一头蹦入题海中。

  “夕阳下我向你眺望,你带着流水的悲伤……”

  高三下学期最奢侈最惬意的事是捧一杯冰水在操场上看夕阳将少年的影子拉的很长,然后有篮球落地的声音,细微的尘土飞扬,然后眯着眼看碧蓝的天空,偶尔会有鸟飞过。书包里的卷子也不会沉,只觉得充实。快分班的时候他突然将吉他带到班里,然后跳到我前桌,弹《月光倾城》,那天下着雨,淅淅沥沥,教室也潮潮的,充斥着离别的气氛。我就有想哭的冲动,不知自己一味的坚持会有怎样的结果,太累了想歇歇了但是前面就是理想的天堂。

  “谁不知不觉叹息,叹那不知不觉年纪,谁还倾听一夜知秋的美丽……”

  现在对高晓松怨声载道已晚,被他的校园民谣骗了,老觉得大学一定很好,未来有很多好东西在等待着我,会有忧伤的歌手会在校园里弹吉他,会有为海子焚烧诗集的悼念仪式,有一双不会改变的眼睛。可是象牙塔远没有想象的甜蜜惆怅,也许是我一直都不能原谅高考的失误,耿耿不能释怀,只是偶尔会去清华园,想一些如果,如果当时……
他选择了复读,谁都受不了与梦想擦肩而过,只是我妥协了默认了屈服了。毕竟北京这所城市我向往太久了。

  前几天看到他的留言,链接着一首歌,老狼的《晴朗》,我也觉得北京的天空越来越晴朗了。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