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夏至未至》有感
2010-05-20 来源:轻工与农业工程学院 作者:刘建斌 田方方 责编: 浏览:2

  所有青春里的幻想,所有来不及幻想的梦,所有不曾抵达的梦境,所有梦境里肆虐的悲伤,所有措手不及的猜测…….都那么真实而疼痛地在我们的青春里一一上演。 

——题记

  现代文明的车轮碾转而过,呼啸过后等待尘埃落定的那刻,才蓦然发现碾转过后遗留下关于爱与天使的亡灵。

  很多人都说《夏》和所有畅销的小说一样彼时猖厥,此时销声匿迹。只是时代文明中读者的陪葬品,来时风云天下,去时无痕无迹。暂且不说其本质的优劣,只说风行一时却不曾衰灭,就足以证明其影响与优秀所在。

  冷漠是后现代文明的缩写,梦想是现代人生存的希望,罪恶是无时不在的隐藏的杀人武器。而《夏》中天使的定义:每一个在你生命中出现带给你温暖,而又匆匆消失的人都是你生命中的天使。温情的内心,感性的笔触,爱的波涛,道出埋没沉寂的爱与善良纯洁。它无疑成为后现代文明嗤之以鼻的牺牲品。只因道出人们内心日渐流离放弃的情愫。每个人都有排斥遗失的美好的倾向。所以很多人把这定位成滥情。这也正是人内心潜伏的卑劣与自私所在,人类如鸵鸟般把脑袋埋在沙里,莽撞而无知地拒绝以保持内心的安全。

  《夏》不仅是青春的代表还反映人类缺乏的温情与现在影视圈里持续的罪恶和名利前的背叛与梦想的坚持。我们措手不及的疼痛着,为了那些天使一样的人。作者郭敬明总是以超出我们思考的范围来结束我们幻想的青春。它带给我们大片措手不及的伤与温情。

  傅小司,那个拥有优越的家庭,拔尖的成绩,锐利帅气棱角分明的容颜,大雾弥漫的眼睛的男孩子。他善良而单纯,美好而不凡。每个人都说傅小司太过于优秀,太过于虚幻。他只是虚幻么?

  他的善良,他的纯洁,他的落寞,他的孤独,都如同一地破碎的玻璃,轻柔而准确地划过我么么的心脏,沉迷而疼痛,沉沦其中不可自拔,一遍又一遍,轻柔的触感,准确的方位,就那么滑过我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带给你波澜不惊的情愫,唤醒你的善良。让你如痴沉迷着喜欢着他,一个如此真实而虚幻的男孩,他甚至想让你自己变得更好更善良。

  傅小司与其说是虚幻的存在,不如说是我们梦中频繁出现的自己,幻想的自己。善良、单纯。被我们自己埋没的人之善,性之纯那么赤裸裸地袒露在你面前时,就只被定位成虚幻么?世人拒绝自己不曾拥有的东西。试图毁灭完美的创造。

  再一个传奇般而近乎神一样的人应该是遇见吧。倔强的、冷漠的、坚韧的、受伤的、脆弱的……到底该用什么词来定位遇见呢?那个无限华丽的诞生终归于沉寂。她是一只不曾破蛹的燕尾蝶或者是在破蛹过程中夭折的燕尾蝶吧。疼痛而美丽。无可抗拒的诱惑吸引着你走近她。她是坚强与奋斗的代表,看着她一路走来,她不哭,我们都要哭了;她不累,我们都要累了。梦想始终是她追溯的源头。她如一条回归溯源的鱼,流浪了那么久,倔强了那么久,最终还是奔于源头—梦想。她的泪,他们看不见,我们看不见。

  只因她是神一样的人,所以我们如信徒版虔诚地景仰着她,为梦而生。

  《夏》此外还是我们青春的幻想,带着即将结束的夏天,将我们置于一个无法自拔的青春,疼痛而迷幻。郭敬明始终是没有放过他们,他更没有放过我们。一个接一个的悲伤,我们还没来得及体会。接下来却是更深的深渊。迷幻的香樟,疼痛的青春。我们不曾企及的梦,我们放不开的梦,就这样遮天蔽日地把我们吞噬。

  文明在继续,爱在走失,青春在流逝。《夏》一起微薄的力量感染真正懂它,珍惜它的人。

  虚幻的梦,现实的情,遥不可及的人。其实都是内心封杀却有无限追求的梦。未来的某一天,所有善良的人都会是里面的主角。

责编: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