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用心写好与学生的每一个故事
2024-03-17 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处)、武装部 作者: 责编:齐益 浏览:15

图片

图片


于珊,1988年出生,中共党员,副教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团委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校“好∙学”分年级学风建设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校第二届青年讲师团成员,担任音乐学院2020级本科生和全体研究生辅导员。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这是她来山理工做辅导员的第11个年头,十多年如一日,她始终秉持“以生为本,以爱为源”的工作理念,用暖心、细心、耐心陪伴1500多名学生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收获了学生们的认可与喜爱。


01

不“放过”一个学生



所有的相遇都是缘分,与每一位学生的交集又何尝不是如此,工作中她将每一个学生挂在心上。因沉溺网络导致学业困难,因专业不理想萌生退学念头,不适应大学生活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突遭家庭变故心情极度低落……每一个学生遇到的“坎儿”都会牵动她的心。

2015年寒假的一天早上,于珊突然收到了化工2014级一名班委的截图信息,反映舍友在他们宿舍小群里发了“传销救我”和一张定位图。关于安全,于珊逢会必讲,说得多了,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警觉与自救意识。这名被困学生是一名无父无母的孤儿,祖父母也不在了,只有一个姑姑,这让事情变得更棘手。但幸运的是他沉着应变发出定位的关键信息;幸运的是这名班委没有当成玩笑,在求救信息发出到被不法分子撤回的关键30秒内截了图。得知情况后,于珊立即上报,积极协调各方力量,经过3天的努力,成功将被困学生解救。


图片

化工2014级一名学生,大一时沉溺游戏好几门课程不及格,学习成绩在班级倒数。“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渴望成功的本能。”于珊找到学生,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从以前谈到以后,从爱好谈到理想,从失败谈到成功,边吐槽边疏解焦虑,边聊天边拉近距离,也正是这次放松的交流,学生向于珊敞开了心扉,问题的根源在于他没有找到努力学习的理由。基于学生出现的学业问题,于珊为学生制定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引导学生确立切实可行的目标,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追赶,这名学生从班级倒数一跃成为班级前几名的学霸,还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


02
做学生成长的“见证者”,真好



大学四年是最美好的青春时光,能够陪伴着学生,见证他们一个个华丽蜕变,这种幸福感成为于珊十几年来最珍贵的财富。

纺织2017级的一名孤儿是于珊重点关注的学生,因为家庭情况特殊,于珊总是多想着他,申请助学金、办助学贷款、就业帮扶、谈心谈话,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尽可能提供帮助。在她看来,让学生“成为光”比“获得光”更有意义,因此帮扶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感恩教育的引导。在2020年疫情最肆虐之时,这名孤儿主动联系青岛红十字会担任志愿者,“我要把志愿工作做下去,因为当大家都在家的时候,总要有人离开家。”虽然心里也“害怕”,口罩一刻也不敢摘,但勇敢让他成为“命运虽苦,心有阳光”的“战士”,学生获评“青岛市黄岛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德润大场先模人物”“山东省青春贡献奖”“感动校园人物”等称号。


图片

2017年刚调到鲁泰纺织服装学院的她,接手了2015级大三学生,成为了妥妥的“后妈”,但她不甘于仅仅带领学生安稳毕业,从接手第一天她就想好了如何以班级建设带动学生成长发展。“咱们学院就从来没有拿过红旗团支部。”这句学生不经意间的“调侃”深深刺痛了于珊,不服输的她立刻召集全体班委,从已有的工作模式中找问题、找短板、找突破口,带领学生们收集整理素材、归纳总结经验,逐字审核、逐句推敲。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服饰1502班团支部获得了学院第一个红旗团支部,也正是这次,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信心大大增强,后续该班级又先后获得学校第一届“十佳班集体”和“山东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创造了建院以来班团建设荣誉称号三连冠。

工作十余年,于珊指导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山东省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优秀学生”“十佳大学生”“优秀团员标兵”等多项称号,指导班级团支部获得“全国活力团支部”“山东省先进班集体”“红旗团支部”“十佳班集体”等荣誉称号,指导“空竹部落”社团连续4年获得校“明星社团”,3名学生获得“感动校园人物”称号。


图片

  


03
一颗赤心感召一片红心



老师应化作一颗火种,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苗。这也是于珊工作中一直遵循的,用一颗赤心感召学生的一片红心,让学生追随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2018年第一次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的她,就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让支部党员有具象的价值归属和情感寄托。于是,她创立了红烛党支部,从支部形象Logo设计,到分模块、分阶段规划党员培养体系,她严格把关、督促落实,着重引导培养支部党员的大局意识与奉献精神。经过近三年的建设实践,红烛党支部“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精神内涵深入党员内心,涌现了一批信念坚定、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学生党员:有多名党员放弃优越工作奔赴西藏、新疆贡献青春力量;有党员将8000元国家奖学金全部捐给武汉抗“疫”;有党员带领全班同学义务献血、自发组织全院同学为抗“疫”捐款捐物;有党员利用假期只身奔赴四川大凉山支教;有党员不顾危险,在2021年河南洪灾中几经周折、多方联系成功加入山东菏泽救援队,成为救援队中唯一的女志愿者……“党员是什么?党员就该成为一面旗帜!”这是党支部会上经常被于珊提及的话。


图片

2022年9月,被调到音乐学院接手工作不久,于珊又有了一个不一样的想法:创立“小音符”品牌,用志愿服务与艺术实践结合的方式,让更多学子在青春的田野上挥洒音乐的种子,展现艺术魅力,传递文化力量。从品牌名称确立到形象Logo设计,从活动策划到组织实施,于珊都是“精雕细琢”。2023年,音乐学院学子化作一个个“小音符”,走进敬老院,走进幼儿园、小学和高中,走进大大小小的社区,走进乡村,用优美的旋律、曼妙的舞姿、激扬的歌声传递青春正能量,用艺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公益、志愿服务、乡村振兴、文化传播五线谱上弹奏一首首青春交响曲。


04
被学生“惦记”的感觉,好幸福



一位老师最大的成就莫过于桃李满天下了。“做一名能被学生记住的老师”这是于珊给自己悄悄定下的目标。她带过6届毕业生,每年都会有往届毕业生回校看望,看到学生们发展一片向好,她打心底里替学生们开心。每每收到学生们的祝福短信,她都逐条回复。2013级是于珊带的第一级学生,有一份11年来从不间断的祝福,不是微信、QQ信息,而是最淳朴的短信,来自化学1301班的沈同学,每逢春节、教师节,于珊都能按时收到他的祝福短信,简短的几句话,字里行间却满含学生对老师最朴素的敬意。正是学生们沉甸甸的牵挂与祝福,激励着于珊在学生工作的岗位上初心坚守,执着向前。


图片

“你专业成绩这么好,在研究院留下做科研多吃香,为何选择当导员啊?”很多她上学期间的同班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每每被问及,她总是笑而不语,心里却异常坚定,因为她更喜欢大学生青春的模样,喜欢这种被学生“惦记”的幸福感。在她的电脑里有一个文件夹“我和我的学生们”,里面存放着从2013年工作至今她与学生们的照片,有每一年的毕业照,有日常工作的点滴记录,还有与回母校看望的往届毕业生的合影……与学生们的这份情感,她倍感珍惜!


05
做一个风一样的文艺工科女



上学期间于珊所读专业为化学工艺,是妥妥的一名工科生,在她入职面试时曾有一名评委问及“你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工作存在较大差异,该如何应对?”于珊用实际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正是工科思维,让她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一丝不苟、严谨细致,既可以静下心开展一项工作,也可以沉住气完成一项研究,稳扎稳打、勤恳务实。“有想法就赶紧做,今天能完成的就不拖到明天”这是于珊的工作风格,像风一样,敢想敢做,干脆利索,行动迅速。主持“好∙学”分年级学风建设辅导员工作室,每学期围绕全校所有学生的高数、英语、四级六级和考研成绩等庞大数据,她带领工作室成员逐一进行数据筛选、分类统计、整合分析,目前已完成6份共计19.4万字的调研报告,凭借扎实的工作作风,工作室在第一轮考核中获评“优秀”。


图片

虽工科出身,但对待生活同样不含糊,养花、写诗、旅行、摄影、运动、美食、手工,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热爱着她的热爱,如同爱着自己的学生一样。不仅仅单纯热爱,她更是将这份“兴致”揉进工作中,让工作不再单调,充满趣味。“苦闷地工作是一天,有趣地工作也是一天,为何不能开心一些呢?”她就像充满能量的“开心果”,用快乐而又不失生动的态度认真生活、积极工作、绽放自我。


图片
END